【本報訊】逆權運動至今半年,如水抗爭滲入不同角落。醫管局員工、言語治療師、職業治療師、製藥及醫療儀器界別正籌備或已成立新工會,冀在日後「大三罷」中保障從業員,以及爭取勞工權益。四組織昨舉辦集氣大會,有約1,800人參與。
力爭代表權 與高層協商
醫管局員工陣線和香港言語治療師總工會剛成立,前者暫有約300名會員,目標爭取醫管局近8,000員工中一成人成為會員,後者已有約100名會員,期望約1,200名從業員中的三至四成人加入工會。香港職業治療師工會和香港製藥及醫療儀器總工會將申請成立,兩會在Telegram群組暫分別有200名及1,100名成員。
四組織昨晚於中環愛丁堡廣場舉辦集氣大會,呼籲業界加入新工會,有約1,800人參與。醫管局員工陣線成員羅卓堯表示,正收集同業意見,未來或有「和理非」升級行動,包括在不影響緊急服務下響應「大三罷」,並捍衞日後可能被秋後算賬員工的權益,以及在社會議題上發聲,「睇到警暴,警察進入產房,同事參與醫院內集會,收到高層電郵反對集會,(成立)初衷係反對呢啲打壓」。
公共醫療醫生協會會長馬仲儀稱,會介紹其他醫生加入新工會,「多一個工會,就多一個工會保護你」,她認為個人身份發表意見時較謹慎,工會發言會更直接。她又提到醫管局不同職系有職場欺凌問題,各工會正爭取可代表員工投訴,而非只能陪同作「精神支持」,並指工會若有醫管局職系總人數的兩成會員,便有代表進入醫管局各級協商委員會,可直接與高層對話,呼籲同業加入新工會。
參與集會的公立醫院黃醫生認為,各界別工會過去難以聯合行動,會積極考慮加入新工會,並指難以「一刀切」支持或反對罷工,「但如果QE(伊利沙伯醫院)再中催淚彈,好多大肚婆返緊工,咁仲應唔應該返工?定係有佢返到病咗為止?」公院病人服務助理張小姐稱,過去工會感覺「小圈子、幫唔到手」,未有加入,傾向加入新工會,期望可捍衞權益和集會自由。
■記者于健民、曾偉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