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入境船撿漢坦病鼠

佛山入境船撿漢坦病鼠

香港衞生防護中心前日接獲通報,廣東確診一宗由外地傳入的寨卡病毒感染個案,呼籲市民外遊期間,應採取防蚊措施,孕婦不應前往寨卡病毒傳播的地區;另外,中國海關同日在微博指,佛山近日在入境船舶檢疫時,發現一隻帶有漢坦病毒(又稱漢他病毒)的活鼠(圖)。

粵同日確診一宗寨卡個案

根據廣東省衞生健康委員會通報,該宗在廣東確診的外地傳入寨卡病毒感染個案,病人為一名33歲男子,他周日(8日)由柬埔寨返抵深圳寶安國際機場,入境時被檢測到發燒,其後確診感染寨卡病毒,需接受隔離治療,目前情況穩定。中心呼籲任何人從寨卡受影響地區到港後,至少21日內,須持續使用驅蟲劑,減低傳播風險。中心亦提醒市民如到受影響地區的郊區,應帶備便攜式蚊帳,並在蚊帳上使用除蟲的氯菊酯;孕婦則應定期接受產前檢查及告知醫生近期外遊紀錄,要觀察感染寨卡病毒的病徵,若有身體不適應盡快求醫。寨卡病毒在2016年肆虐全球,它會經由血液和蚊叮等途徑傳播,孕婦被感染有可能會增加誕下「小頭症」嬰兒的風險。

另外,中國海關總署當日亦指,佛山海關駐順德辦事處北滘口岸一架船入境時,發現一隻帶有漢坦病毒的活鼠。據指,當地海關發現該隻活鼠後,即用捕鼠籠捕獲,並送往相關部門進行病原體檢測,對發現活鼠的船舶、貨櫃及貨物進行除鼠除蟲處理,再檢查時未發現死鼠;海關又消毒可能帶有病毒的貨櫃、貨物。經鑑定,該隻被捕獲的活鼠對漢坦病毒核酸呈陽性(流行性出血熱病原體)反應。漢坦病毒多經老鼠向人傳播,死亡率高達四成,如感染該病毒,會出現發熱、皮膚黏膜充血等症狀。
中國海關總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