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臨床上較多接獲的脫髮個案包括產後脫髮或壓力大致斑禿脫髮。註冊中醫師陳沛思表示,產婦因生產過程耗血多,影響腎精、肝血不足,故產後半年的脫髮問題較明顯。當身體逐漸恢復,情況會有改善。一般建議坐月時、沒有惡露之後,便要開始補腎,減少脫髮。打工仔壓力沉重,引致肝鬱氣滯,都會傷及肝血,以致提早出現脫髮。臨床上不乏上班一族,甚至初中學生因脫髮、斑禿困擾而求診。他們的改善方案會針對調理脾胃、疏肝為主,從而改善頭髮健康。
陳稱,中醫治療脫髮問題要根據病人的不同證型,去制訂治療方案。常用的補腎養髮中藥包括何首烏、杜仲、菟絲子,另有機會採用紅棗、薑及陳皮等常見材料,去健脾、補脾。
針灸刺激頭髮成長
看症時也曾見過有脾胃虛弱的脫髮人士,同時有濕重問題,令頭髮多油,中醫要同時處理多個問題才能紓緩有關狀況。此外,中醫師都會以針灸作治療,例如在頭頂的百會穴、大腿內側的血海穴,分別有加強血氣運行及氣血旺盛的作用,有利髮絲健康成長。
■記者梁麗兒
想輕輕鬆鬆健康?,記住留意健康蘋台
http://health.appledaily.com.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