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專題】直擊英國成功經驗虛銀突圍靠燒錢

【財經專題】直擊英國成功經驗
虛銀突圍靠燒錢

本港虛擬銀行試運在即,究竟能否顛覆傳統銀行業?本報走訪全球營運虛銀最成功的英國,一探當地吸客絕技,以及經營狀況。有赴英工作港人一試愛上,亦有生意人讚填補中小企銀行服務不足的缺口。
記者:黃珮琳

分析指,異軍突圍而出,全靠燒錢及提供獨特服務,惟香港現受政治風暴所困,「中資背景」由財力象徵變成「詛咒」,多位年輕人直言對中資虛銀有戒心,能否打破時代宿命需待時間驗證。

虛擬銀行在英國大行其道,監管當局至今批出46張新銀行牌照,由小眾變成「半主流」歷時逾五年。就記者所見,英國虛銀廣告無處不在,當地人亦算慣用虛銀服務,不時見有人以Monzo螢光銀行卡支付賬單。

有份創辦虛銀Monzo的Jason Bates表示,英國人平均18年才轉銀行戶口,要吸納一個新活期賬戶成本至少150鎊。

用家讚着數及方便

綜合用家分享,虛銀撒手鐧離不開着數及方便,包括「推介新朋友雙方即獲5鎊」、「兌換滙率好,與Google search嘅價錢差唔多」、「24小時客戶服務,基本上有乜問題都有人覆」,以及「申請戶口翌日已收到預付卡」。

有份創辦虛銀Monzo、現為顧問公司11:FS創辦人Jason Bates受訪時指,英國人平均18年才轉銀行戶口,要吸納一個新活期賬戶成本至少150鎊,折合1,500港元。Monzo靠燒錢換來高增長,四年間已成英國虛銀龍頭,客戶逾350萬,現時每星期上客4萬戶,以「零用錢戶口」定位,現有三成客戶每月存入逾1,000鎊。其中一名擁躉Terry,稱透過該行推介新朋友開戶計劃賺外快,「我有30幾個referral,跑數跑得好勁」。

不少虛銀均加入英國戰場,去年1月搶灘的Tandem則採取另一戰略——開拓信用卡市場,累計吸客逾80萬,客戶每月平均簽賬金額達800鎊,為同業的4倍,至今違約率低於1%。公司創辦人兼行政總裁Ricky Knox坦言,經歷完整周期有利行業健康發展,或加快市場整合。

NatWest旗下Mettle Bank則主打中小企市場,其產品總監Jack Burrows稱,「現在透過Mettle Bank或其他虛銀可做到即時開戶,其他大行則仍需時9天。」Capco UK管理合夥人Mike Ethelston認為,虛銀中小企服務多元化,包括處理退稅、管理現金流等功能,發展空間大。

智能投資平台冒起

科技創新亦擴展至投資理財服務,英國智能投資平台迅速冒起,Nutmeg現時管理資產逾20億美元,勝在收費平,首10萬鎊收0.75%,其後則收0.35%,投資表現過去七年持續跑贏市場。公司行政總裁Martin Stead指,包括瑞銀及Investec在內的傳統銀行曾自組類似平台卻失敗收場,原因是掌握技術不足,「佢哋推出嘅只係Nutmeg 0.1,而我哋已經進入2.0時代」,並透露現獲多間銀行就合作洽商,亦正與大股東康宏探討未來在亞洲拓展的可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