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暴之戰】
從6月到12月,香港人看得最多的不是大台劇集,而是不同媒體平台的直播新聞。歷時半年的反送中抗暴運動,前線除了有抗爭者和警察,一眾記者們也一直堅持留守,報道各種突發場面。我們在12.8遊行當日,找來《蘋果日報》、立場新聞和高登新聞台的前線記者,追訪他們的工作流程之外,也由他們現身說法,分享直播裝備和看法。
我們在集會開始前約了蘋果記者于健民和攝影記者阿耀(化名)在維園附近見面,二人裝備不算太重,比較特別的是攝記背包上有一條駁了在攝錄機上面的線材,如果你一向有留意前線記者,不難看到類似裝備:背包裝了一台LiveU「網絡便攜式直播視頻傳輸器」,這類傳輸器配備了數支sim卡接收器,在人多機器多的集會遊行中,一般人的手機可能上不了網,而傳媒主播的裝備仍能保持不錯的接收能力。過往只靠手機,訊號不穩定之餘畫質也差,只有用衞星訊號的大台才能做到直播,反觀現在這類用sim卡手指的傳輸器相當普及,一般報社和網媒也能做到長時間直播。
立場昇哥:警察不信任傳媒
這場運動黃藍雙方也有展開起底攻擊,阿耀坦言擔心被起底影響工作,所以要用化名和避免出鏡,健民則早已習慣出鏡直播,要被起底都「冇得避」,其實他在運動之前主要做文字記者,但目前已主力負責直播報道,對他來說要適應其實不難。健民指文字和直播報道方式各有不同,何者較好不是由他來定奪,只要觀眾有需求,傳媒就應該與時並進。「我們的本質就是報道真相,以前用文字為主,接着變成睇相睇片,到現在做直播,有新的方式我們都要改變。」他認為直播是新方式,整個行業都還在摸索中,對於有些爭議的地方,例如報道中影到抗爭者的動向算不算「篤灰」呢?健民表示直播時也會盡量保護不同人士的私隱,但最終也只能以同事的經驗去決定影甚麼畫面,很難讓所有人都滿意。不過每一間傳媒機構都有自己的操守和守則,希望讀者可以藉着整體的工作表現相信他們的專業。「正如抗爭者會信任前線,我想市民和傳媒都需要互相信任。」
提到驚險場面,健民就指10月1日警總附近和10月20日水炮車射清真寺事件,都明顯感覺到警方是有意攻擊記者。「10月1日在軍器廠街,示威者組成傘陣,警方在警署高處射擊,道路好開闊,記者在兩旁都很明顯看到警察是向着記者發射。而水炮車射清真寺當日,兩旁又係只有記者,我和同事都知警察一定會射水過來,所以站在路牌後面,最後又真的擋下來,但身旁的行家就不幸被射中了。」
立場記者陳朗昇也算是這次運動中「成名」的直播記者,之前接受訪問時,他都提及過警察現在對記者完全不信任。「警察不信任傳媒,傳媒又不知警察想怎樣,以前警察受傷都會搵記者報道,現在只有一、兩間傳媒會收到通知,警察極少會再找傳媒。」
高登崔銳蛋:嚴肅事不搞笑
作為一間網絡傳媒,昇哥指本來沒有太多裝備預算,6.12當日都沒有戴豬嘴面罩出動。「記得6月9日和12日在添華道特首辦外中催淚彈喪咳,警察問我『點解乜裝備都冇』,我心想,知道我沒有裝備你還好意思不停射。」而隨着抗爭運動升溫,觀眾的大力支持令預算提升,全面罩、生理鹽水、冰袖等都是例行裝備,直播器材也由過往的一部手機直播,改用行家常用的LiveU加攝錄機。
網媒最大的優勢是比較自由,昇哥在這場運動中多次「玩命直播」,6.12由之前一日晚上做到6月12日的晚上9時,其間只在立法會睡了3個小時,早上6時就被同事叫醒開live。「理大那次我是在星期五晚上入去,連續工作了約24小時,一有事情發生就開直播。」談及做直播最深刻的體驗,昇哥認為成年人應反思年輕人為何會鍥而不捨地抗爭。「6.12在太古廣場附近,有把女生的聲音說:『如果香港都沒有前途,我還有甚麼前途?』我是80後,一路長大以來香港尚算美好,不會把自己的命運和香港的命運掛鈎,但現在的年輕人會。批評年輕人生事、暴力的人,要去思考這個問題。」
高登新聞台在芸芸網媒中也算是奇葩,記者名字十分趣怪:軍火佬、胡招瑞……這次和我們分享的是直播「衝警盃」的崔銳蛋。「衝警盃」是指阿蛋在10月14日彌敦道以賽馬旁述形式描述警方衝刺,由入閘到形容警方跑姿乃至參賽人士跌裝備墮馬都栩栩如生,當中夾雜了大量「啜核」粗口形容詞,獲網民激讚。阿蛋指出整個台的風格是希望在壓抑的新聞中帶給觀眾一些娛樂,不過他們也知道新聞不可純粹搞笑。「做記者主要想畀觀眾多個角度睇到真相,嚴肅的事我們不會搞笑,但在一些空檔位,就會嘗試讓大家鬆一鬆。」自創「衝警盃」,正是因為阿蛋多次在前線採訪,已觀察到警隊當時正準備行動,所以才靈機一觸想到用賽馬式旁述,可見他們都是認真的新聞工作者。高登台目前全職兼職記者共有八名,直播拍攝、旁述一腳踢,但也有派人到法國採訪當地罷工,可不要因為搞笑而質疑他們的熱誠。
採訪、攝影:果籽科技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