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人民銀行公佈,中國11月新增人民幣貸款達1.39萬億元,除了高過市場預期中位數的1.2萬億元外,亦較10月錄得的6,613億元新貸大增逾倍,或反映監管當局鼓勵信貸投放後,取得一定「維穩」成效。
有業界人士透露,人行、銀保監會上月中起曾三度召開座談會,要求金融機構增加對實體經濟的支持力度,並敦促大型金融機構充分發揮「排頭兵」作用,而在當局指導下,銀行界11月中下旬已開始發力放貸。
至於內地截至11月底的廣義貨幣(M2)餘額為196.14萬億元,按年增長8.2%,低過市場預期的8.4%;狹義貨幣(M1)餘額為56.25萬億元,按年增長3.5%,按年增幅為兩個百分點。
民企違約率見新高
另一方面,中國民企的違約情況有轉烈迹象。評級機構惠譽中國企業研究董事黃筱婷表示,民企今年首11個月的違約率達4.9%新高,主要由於再融資需求增加,以及內地經濟放緩。該行的研究顯示,自2014年以來,中國境內企業債券的違約數量呈上升趨勢,其中違約債券本金金額已經從2014年的13億元人民幣,增至2019年首11個月的994億元人民幣;違約率亦已由2014年的0.6%,升至今年首11個月的近半成水平。惠譽透露,多數違約事件仍然未解決,由2014年至今年首11個月的違約發行人中,有28%仍未進入破產程序或作出任何償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