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燈柱棄車牌辨識系統

智慧燈柱棄車牌辨識系統

【政府跪低】
【本報訊】特區政府拒聽民意,難獲市民信任,智慧燈柱更惹來監控的疑慮,今年8月的觀塘遊行中,便有示威者鋸斷多條燈柱以示不滿。政府檢討後終於「跪低」,改用較少收集私隱的技術,例如以光學雷達攝影機取代自動車牌辨識系統監察交通,並用熱能探測器代替藍芽探測器以測量車速。觀塘遊行申請人劉頴匡指出,政府棄用侵害私隱的技術,但仍可維持監測交通的功能,證明原技術過度收集私隱資料。
記者:于健民 曾偉龍

新建議使用的光學雷達(LiDAR)透過光線量度車速和車距等。

建議技術
諮詢委員會建議使用熱能探測器,不會記錄車牌、人臉等資料。

原本技術
政府原欲安裝的PTZ監控鏡頭或記錄到車牌等個人資料。

政府今年6月在九龍灣及觀塘一帶加裝50支智慧燈柱,民間一直質疑燈柱收集過量市民私隱資料,政府智慧燈柱技術諮詢專責委員會審視智慧燈柱功能和技術後,提出採取替代方案回應巿民對私隱的關注,獲運輸署、地政總署及環境保護署等多個部門大致接納建議。

監察路面車流方面,委員會提出以光學雷達攝影機,取代自動車牌辨識系統,取代技術記錄的車輛數據較籠統,不會顯示詳細車種和車齡等。路面突發狀況原以藍芽探測器和PTZ監控鏡頭監測,被指可監視市民實時位置和動向,委員會建議改用熱能探測器取代,只能攝錄黑白影像,不能辨認車牌及人臉,確保不會記錄個人資料。政府當局大致接納建議,並棄用320×240低清鏡頭收集路面交通影像。

打擊非法棄置活動方面,據悉政府將棄用智慧燈柱的監控鏡頭,會另覓替代方法。據悉,上述改動不會影響智慧燈柱作為5G基站的功能。

委員會又建議政府日後如在智慧燈柱加入任何新智能裝置,為確保符合國際認可私隱及保安標準,需通過由第三方審視評估,並在安裝燈柱前,諮詢立法會及當區區議會等相關持份者。

據悉,九龍灣及觀塘一帶的50支智慧燈柱已全數復修,但只有照明功能。當局早前擱置今年底前在油尖旺安裝11支智慧燈柱的計劃,據悉當局正調整燈柱設計,最快明年初交油尖旺區議會審議。

劉頴匡:證原本過度收集私隱

委員會成員方保僑表示,新建議下,燈柱收集的原始數據不會含有公眾個人資料,相信足以保障私隱。他補充,燈柱仍會保留可收集氣溫、風速風向、環境伽馬輻射等數據的氣象感應器、無線射頻識別(RFID)標籤及地理二維碼,可實時提供公共設施資訊,符合發展智慧城市方向。

觀塘遊行不反對通知書申請人劉頴匡指出,民間憂慮智慧燈柱侵犯私隱多時,但政府一直漠視,「直到示威者直接行動,鋸斷燈柱,先去驚民意反彈」,並指政府棄用侵害私隱的技術,仍可以維持監測交通和車速的原有功能,證明原技術過度收集私隱資料。他又認為,政府發展智慧城市,先要有值得人民信任的政府,「如果人民唔信任,唔會信得過搞得智慧燈柱,所以唔好話呢啲嘢唔關政治事,政府誠信好關事」。

油尖旺區議員余德寶表示,油尖旺區的智慧燈柱原計劃在今年底落成,因遊行而擱置,稱當時曾就私隱問題提出提案,計劃在建制派護航下通過。他又表示,政府明年會就智慧燈柱計劃諮詢區議會,認為政府必須提供更多私隱方面的資料,確保市民及遊客的私隱獲得足夠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