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到李慧詩在這年齡仍成績標青,覺得自己也不遲,再努力一點也可以做到。」跟「女車神」同樣32歲的「神奇小子」曹星如,終走入東奧直路,只等明年二月武漢東京奧運亞太區資格賽,緊要關頭,今年中喜獲體院精英資助,除月薪外,還有一站式精英訓練科技支援,星如無懼三字頭,希望跟一眾體院精英如願爭入東奧大門。
記者:徐嘉華
攝影:翁志偉
場地提供:Dyna Gym
自今年中成為體院精英運動員後,星如就Dyna Gym及體院兩邊走,Dyna Gym主要跟曾奪奧運資格的剛果教練Breson練拳(見另文),體院主要練體能。星如在體院經常碰到香港精英運動員,他個個都很佩服,尤其大自己兩個月的李慧詩,他說:「她對我最有啟發性,除了年齡相約,上月見她在比賽中(格拉斯哥世界盃凱林賽)炒車,但第二日可以在爭先賽奪冠,她真的很厲害,那種永不放棄的精神很值得學習。」
慧詩戰勝後浪感受深
另一樣相似的地方,是面對的對手都比自己年輕十年八載,職業拳擊生涯累積22連勝的星如,以往在職業賽的對手有比他年長,亦有年輕,但年齡差距的問題,近幾個月感受至深:「今年去過上海及荷蘭比賽,亦去過中國及台灣訓練,對手個個都是20、21歲,還至少有過百場業餘賽經驗。」正如李慧詩的對手,十之八九都比她細,勁敵如德國軒絲亦只是22歲,星如說:「見到李慧詩,覺得『年齡』不是決定勝負的關鍵,不同年齡有不同經驗,就算年紀大了,也可以通過努力勇往直前。」
星如走上東奧這條路一點也不平坦,從去年11月在修頓一場業餘表演賽戰勝中華台北拳手江奕宏,正式宣佈參戰東奧後這13個月,他經歷比別人多,先是自己也控制不了的狀況,國際拳總一堆亂賬包括財政及管理等問題,要到五月才獲重入東奧綠燈,一直努力備戰的星如六月開始參加業餘賽,可惜首兩戰皆負(見附表),直到上月中北河街一場港奧運選拔賽,他在男子57公斤級以5:0輕勝鄧創文,將代表香港參加明年2月3-14日在武漢舉行的東奧亞太區資格賽,或五月法國世界組遺材賽。
體院精英資助幫補生計
兩個月後將再次面對奧運資格賽,星如想起12年前20歲時曾跟父親及二哥聲揚去過「好運北京」的奧運測試賽,踩過奧運舞台,問他是否有種跟奧運從未如此近過的感覺,怎知星如這樣回答:「太遠了,我當時勉強叫踩過北京奧運舞台,打過一場比賽,但技術簡直是一個新手,跟奧運水平距離很遠,給人玩弄的感覺更多。」翌年他代表香港到曼谷參加京奧亞洲區資格賽,第一圈就被淘汰出局。
走入東奧直路,星如喜得體院的精英支援,可以幫補生計外,更多了一些專業指導如體能訓練及營養諮詢等,他表示:「好開心得到體院的資助,對我是一份動力,為了衝東奧,我已推了很多廣告,現在每星期至少去體院練三天體能,還會向營養師請教減磅的飲食,打業餘賽,每進級一圈都要重新過磅,飲食方面要好小心才得。」根據體院的資助資料,精英甲級的全職運動員每月可得26,000-30,000港元資助,對結婚四年的星如來說十分有幫助。
徒孫接棒師公戰奧運
香港對上一次派隊出戰奧運拳擊賽事,是55年前的1964東京奧運,兜兜轉轉,2020奧運又重返東京,星如說講起也「毛管戙」:「1964年代表香港參加東京奧運拳擊的羅漢北,其實是我師公,他打完奧運後回港開館,收了我爸爸(已故的曹樹仁,曾是七屆香港冠軍、兩屆亞運代表)做徒弟,之後爸爸才教到我打拳,明年剛好又是在東京舉辦奧運,每次想起都會毛管戙。」
預計東奧資格賽有30多名來自亞洲及大洋洲拳手參加,有六個名額,星如坦言心情戰戰兢兢:「我業餘賽的比賽不多,仍未掌握到比賽節奏,打奧運賽是每天過磅、每天驗傷,這步驟我未試過,未知身體是否應付到,希望未來兩個月還有比賽可以適應一下。」星如用跑步來形容職業賽及業餘賽:「打職業賽好似跑10公里,現在轉回跑400米,我識基本跑姿,但長跑跟短跑的姿勢不同,規則、速度同爆炸力亦不一樣,所以說我22場職業全勝不算有太大幫助。」
以往打職業賽都是獨來獨往,加入體院大家庭,有一班精英運動員共同有個東奧目標,互相鼓勵、一齊努力,星如亦對已達奧運標的港將瞭如指掌:「不時在體院見到他們,會提醒我要更加努力。」期望香港東奧的參賽名單內,會見到「曹星如」這個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