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通脹4.5% 近8年高豬肉價急升逾倍 新春需求料更大

中國通脹4.5% 近8年高
豬肉價急升逾倍 新春需求料更大

【本報訊】內地通脹持續升溫。國家統計局昨日公佈,11月居民消費價格(CPI)按年急升4.5%,高過市場預期的4.3%,創近八年新高。其中豬肉價格更按年急升1.1倍,佔CPI升幅達2.64個百分點。有分析認為,豬肉價格走勢未穩,而下月便是農曆新年,豬肉價格或再受需求增加帶動,恐刺激通脹突破5%水平。
記者:李芷珊

內地上月食品價格按年急升19.1%,非食品價格僅升1%。按食品分類,受消費旺季及替代需求帶動,牛肉及羊肉的價格亦按年大漲22.3%及14.3%。非食品方面,醫療保健、教育文化和娛樂、衣著價格分別升2%、1.7%及1.1%,交通及通訊價格則跌2.8%。

撇除豬肉 物價升幅溫和

非洲豬瘟已長時間影響內地活豬供應及豬價,光大新鴻基財富管理策略師溫傑表示,臨近農曆新年,內地民眾對豬肉需求增加,預計將進一步推高價格,連帶基數效應,通脹甚至會挑戰5%。他稱,即使消費者轉食其他肉類,亦會帶動整體肉價上升,令通脹升溫。

不過,他認為通脹數字上升,對實質經濟影響不大,因為撇除豬肉的整體物價升幅溫和,預計人行仍有空間採取寬鬆貨幣政策。至於市場對滯脹的憂慮,他以美國70年代的經驗舉例,指當時主要受油價帶動,並廣泛影響其他貨品,但豬肉與石油相比,其傳遞效應會較低。

中國光大銀行金融市場部宏觀分析師周茂華亦認為,豬價的影響短期內仍會持續,相信要到明年6月,供應才會轉穩。同時,由於內地新年食品需求增加,加上假期服務業價格走高,認為未來三個月的通脹上行壓力不小。

港餐廳:供應唔穩定又貴

荷蘭國際集團(ING)大中華經濟師彭藹嬈則唱反調,她稱豬價已按月回穩,相信未來數月通脹會持平,約處於4%,又指非洲豬瘟已困擾市場接近一年,消費者亦逐漸習慣,並改變飲食模式,如選擇吃海鮮等,因此不會大幅推高豬肉需求。

內地豬肉價格大升,對本港民生層面亦有影響。潮州中菜館阿鴻小吃老闆黎偉鴻表示,今年內地豬肉批發價由每25公斤900元急升至1,400元,「上月開始轉咗入歐洲豬、荷蘭豬、白毛豬等。冇計啦!內地豬供應唔穩定,又貴。」他坦言,若豬肉價明年繼續上升,餐廳難免要加價。負責採購的本地連鎖冰室廚師阿森則透露,新鮮豬肉價格已稍微下降,最近不少客人轉吃其他肉類,加上港人因為新鮮豬肉昂貴,逐漸接受改食冰鮮肉及凍肉。

至於反映上游生產成本的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指數(PPI),11月按年跌1.4%,跌幅較上月收窄0.2個百分點。彭藹嬈認為,PPI數據有穩定迹象,因內地基建投資開始進入生產程序,部份原材料價格開始上升,PPI的跌幅於明年有機會進一步收窄,至負零點幾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