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復華為被制裁 政府部門換走外國貨京令三年內轉用國產電腦

報復華為被制裁 政府部門換走外國貨
京令三年內轉用國產電腦

中美角力之際,傳出中國下令政府部門要在三年內將電腦軟、硬件更換至國產貨。英國媒體報道指,中方此舉與特朗普政府限制美國及其盟友使用中國技術有關。不過分析師預期,中國的替換工作將進行得比較吃力,因國產系統存在兼容性不足等問題,而要完全由中國開發,並不容易。

英國《金融時報》報道指,有關指令今年稍早時由中共中央辦公廳下達,該政策文件是保密的,但有兩間網絡安全企業的員工對該報指,他們的政府部門客戶都描述出這一項政策,指當局已下令所有政府部門和公共機構,要在三年內撤換所用的外國電腦設備和軟件,改用國貨。報道形容這舉動和華為被美國制裁有關,也有可能會被視作中美關係「脫鈎」。

需更替3,000萬硬件

中國券商中信建投證券分析師估計,將有2,000萬至3,000萬個硬件需替換,這個行動將於明年開始。報道出來後有不少中國軟件相關股份都漲停。分析指,這項政策被稱為「3-5-2」政策,因在接下來三年,明年要更換三成、後年更換五成,2022年換掉餘下兩成。中國政府前年通過《網絡安全法》,當中提出要確保政府機關和關鍵基礎設施營運商,使用「安全可控」技術和設備。

不過,諮詢公司歐亞集團(Eurasia Group)的技術部門負責人特廖洛(Paul Triolo)表示,今次與中國以往推動技術自給自足的舉措不同,因為美國近期的制裁使得這次更為緊迫,「中國的『3-5-2』計劃只是新戰略的第一步,其目標很明確:獲得一個幾乎不存在中興、華為、曠視科技和中科曙光現在所面臨的那種威脅的空間。」

涉巨額投資 料難影響民企

投資銀行傑富瑞(Jefferies)分析師估計,美國科技企業每年從中國獲得的收入高達1.5億美元(約11.8億港元),這個利潤很大程度都是來自中國民營部門。分析指,由於多數軟件供應商都是配合美國研發的流行操作系統,例如微軟的Windows系統和蘋果的Mac OS等,中國要以國內產品去完全取代十分困難。

報道指,即使微軟在前年已通過其中國合資企業開發「中國政府版」Windows 10系統,但這次政府客戶被要求必須轉向完全由中國開發的操作系統,但是國產系統的兼容性、定義問題,都需要克服很多困難。有網絡安全分析師也指,將來也會面對其他問題,因為政府可以控制政府部門的採購,但當涉及到民營企業時,「讓我們看看政府會下達怎樣的指令,它們不會主動提出替換,因為那需要高額的投資。」
《金融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