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多發性骨髓瘤是血癌的一種,屬全身性的癌症,難以靠化療或切除手術根治,較理想治療方案為「雙標靶」治療,惟冶療費每月需花逾萬元。曾任職公院的血液及血液腫瘤科專科醫生區永仁指出,醫生會根據病人不同狀況制訂最合適方案,在有限資源的情況下盡量幫助病人。
區稱,多發性骨髓瘤病發群組主要是65歲或以上長者,許多因身體狀況本身不佳,化療基本上「唔使諗」,故餘下選項包括「雙標靶」,即結合蛋白酶體抑制劑(PI)及免疫調節劑。
盼納入藥物名冊
前者價錢每月約一萬元,分為皮下、靜脈注射或口服,後者則有公院提供的第一代「沙利度胺」(Thalidomide)及自費的第二、三代免疫調節劑,同樣索價每月萬元。
區坦言,並非每個病人可負擔每月兩萬元藥費,形容自己也像廚師一樣,因應不同個案有限的素材,制訂最佳方案,「基準上雙標靶就好似加鹽加糖咁一定要有,但邊隻糖邊隻鹽,要唔要再有其他調味輔助,唔同醫生可能有唔同睇法……我係會同病人講公家有得開嘅藥咪去公家度拎,都平過喺我度買,其實所有醫生、醫療系統甚至業界人士目標都係想個病人好」。新型口服PI不須入院注射,副作用亦較少,望將來有機會納入公院藥物名冊。
■記者王春怡
想輕輕鬆鬆健康啲,記住留意健康蘋台
http://health.appledaily.com.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