芬蘭交通部女部長馬琳,即將出任總理,成為歐洲領袖之中最年輕者。
西方文明國家領袖,早在二十年前,由「戰後嬰兒新生代」的克林頓開始,進入年輕化:貝理雅、克林頓、金馬倫,俱四十多歲上台執政,此一「年輕化」之「水尾」,到法國總統馬克龍、加拿大小鮮肉杜魯多二世,人家領袖年輕化,已經走完了一圈。由最標榜年輕的美國率先發現:年輕的民主領袖不行,本屆總統大選,各候選人年齡:川普七十三歲、拜登七十八歲、華倫夫人七十歲、彭博七十七歲、桑德斯七十八歲。
由克林頓到奧巴馬,美國的政治已經玩完了「年輕化」這輪遊戲,而且發現美國若要做亂世的警察,要捍衛終極西方文明不受異形勢力(Aliens)入侵,年輕人不行,還是要將有經歷的老一代請出。
世界文化潮流,以美國為龍頭。當美國人推出年輕領袖的時候,世界照跟。現在美國人卻推出老人當政的新風──不止政界,荷里活電影,大明星仍然要靠五十歲以上的湯告魯斯、畢彼特擔綱,英國的伊安麥凱倫、海倫美蘭、茱迪丹治,全部都擔大戲,證明西方已經不再相信所謂的小鮮肉,此一過時的潮流,讓中國的影視市場億萬年輕的腦殘小粉紅消費者接過來喧嘩圍食追啃。
香港的局面更慘:本來你若跟隨英國前殖民地宗主國為你安排好的普選軌跡程序,二十年前,年輕一代,已經可以政途上位,經過選票辯論的成敗接受磨鍊。香港的特區政府所謂的領導班子,早已可以進入與馬克龍和小杜魯多同期的一代。
但中港阻撓普選,亦即自堵年輕一代冒升之路。遲至今日,林鄭為首、張建宗次之,還是前殖民地上一代的舊電池。眼看這兩個不行了,中國選來選去,還是要盯着唐英年、葉劉、陳德霖、曾鈺成,全部是殖民地出身七老八十之輩。
當人家的八十後早已走完了一圈,耗盡了能量,發現所謂的年輕領袖,政綱只須支持LGBT、氣候環保、大愛包容之類的空話吹說一通,就可以輕易做到總理首相。但西方選民漸發現:小鮮肉領袖無法應付世界大戰前的亂局。
由美國帶頭,重新用老人,香港完全漏掉了香港的奧巴馬、貝理雅那一課,還留在老人那一代。結果老的固然已證實不行,嫩的如李慧琼容海恩,也提不上去。但反對陣營,很自然地完成了年輕化:黃之鋒岑敖暉,岑子杰梁天琦,個個猛將如雲,將特區老人政府追擊嚙咬得不似人形。
此是觀賞香特今日陷於空前尷尬之看點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