緬甸被控種族滅絕 國際法院今聽證昂山素姬親赴海牙辯護

緬甸被控種族滅絕 國際法院今聽證
昂山素姬親赴海牙辯護

緬甸政府前年涉血腥鎮壓國內少數的羅興亞穆斯林,殺害成千上萬人,令74萬人逃到鄰國孟加拉,震驚國際。荷蘭海牙的國際法院(ICJ)今日起將為案件舉行三天聽證會,緬甸國務資政昂山素姬現身發言,是首位親征國際法院的國家領袖,但有學者認為她此舉不只不尋常,而且「非常不智」。

訴訟是上月由西非小國岡比亞(Gambia),代表「伊斯蘭合作組織」57個成員國提出,指控緬甸對羅興亞穆斯林實行大屠殺,違反1948年聯合國《防止及懲治種族滅絕罪公約》,尋求制止緬甸政府「持續進行種族滅絕」。

昂山素姬前天啟程親赴國際法院為緬甸屠殺指控辯護。路透社

國際法院座落於海牙和平宮。

孟加拉的難民營環境惡劣,物資短缺。

學者:不尋常且非常不智

緬甸政府一直否認軍方行動是種族滅絕,諾貝爾和平獎得主昂山素姬亦從未為受壓迫的人發聲,令國際失望。這位「前民主女神」前日已率團抵達荷蘭,準備出庭為政策辯護,「捍衞緬甸國家利益」。

學者認為昂山素姬此舉「前所未見兼非常不智」。荷蘭蒂爾堡大學國際法教授范亨尼蒂(Willem van Genugten)指出,一般國家領袖都是在案件成立後才去海牙,這是志在宣傳:「政府最高層領袖親往ICJ為國家辯護,是極度不尋常。」

萊頓大學的國際法學助理教授羅斯(Cecily Rose)亦說,「沒有國家會派政治人物領導法律團隊到ICJ」,就算像昂山素姬那樣在英國牛津大學畢業、教育背景令人讚嘆,「但她並非法律專業,在法庭上將完全迷失」。

愛爾蘭都柏林大學聖三一學院助理法學教授貝克(Mike Becker)直言,昂山素姬現身ICJ的不尋常,在於外界普遍認為昂山素姬某程度上要為屠殺羅興亞人的錯誤負責,「儘管她並非受審,但她現身ICJ格外惹人注目」。

定罪門檻高 二戰後僅三例

聽證為期三天,正式聆訊預料明年開始,按慣例將持續多年。不過估計法庭最快幾周內可頒佈緊急措施,阻止緬甸境內有更多種族滅絕,以及毀滅證據行為。

這是針對羅興亞人人道危機的首個國際法律行動,而一個國家為一件與己無干的事件,仗義向他國興訟,亦相當罕見。惟種族滅絕罪的定罪門檻相當高,二戰後按國際法獲確認為種族滅絕的個案僅三個,即1970年代柬埔寨、1990年代盧旺達與波斯尼亞斯雷布雷尼察三場大屠殺。而且,即使最終緬甸被判敗訴、要向羅興亞人補償,判決亦是象徵意義居多,難以強制緬甸執行 。

不過,在孟加拉難民營內的羅興亞人仍對審訊抱着期待。22歲的諾格金和朋友都「祈禱有好結果」,稱「希望審訊之後,情況會有改變」。

另外,以「自由羅興亞聯盟」為首、來自10國的30個組織昨天宣佈展開「抵制緬甸運動」,呼籲「大公司、外國投資者、專業及文化組織跟緬甸割席」,以對緬甸政府施壓。
法新社/路透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