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美麗島,沒有台灣民主。」台灣中研院社會研究所兼任研究員吳乃德由《美麗島》創刊開始已經投稿,美麗島事件發生時,他於美國攻讀博士學位,未被波及,但身邊朋友盡被拘捕、折磨,身在異邦的吳乃德也感同身受;台灣捱過最難熬的時光,吳乃德現時觀望香港,都認為比當年「美麗島」時期有過之而無不及。他認為,面對的政權不一樣,香港人應在體制內外夾擊,繼續抗爭。
抓捕解決不了問題
吳乃德現年71歲,當時身在外國的他做了一件很「幼稚」的事:戒煙。因為他覺得,要抗爭,必須把身體照顧好。人在外,看的事情也可能比較客觀,他指,當時的政府儼如獨裁政權,面對反抗,國民黨政府鎮壓、逮捕,他卻發現:「解決不了問題,越抓人越多,律師出來,太太也出來了,還要再抓嗎?再抓會面臨甚麼情況?」加上當時外國開始關注台灣內部的人權狀況,國民黨不得不讓步。
總統李登輝在1990年5月20日就職當日宣佈特赦,成功在體制內改革,香港被捕人數已過6,000人,但能跟隨台灣模式,將榮光歸香港嗎?「當時的國民黨跟現在的北京政權非常不一樣,在那幾年是非常脆弱。」吳乃德指出,事件後國民黨實力已不斷削弱,不過現在香港人面對的不但是港府,還有背後的中共;他指,現在香港人在體制外的抗爭已十分成功,吳建議,區議會民主派大勝,抗爭者應鞏固成果,各光譜的支持者尋求共識,「選擇一個可以認同的中心」,體制內外,雙線進行,「不是放棄、不是轉移,而是同時,一個政治領袖不可能說我只要自由人權民主,不關心你的人民的實際生活困難,那是不可能的。」剛過去的區選為我們帶來一點星光,明年的立法會選舉,會是我們的「美麗島」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