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去年超級颱風山竹襲港,西貢污水處理廠的海堤及設施受到破壞,土木工程拓展署當時利用嶄新的測量技術評估損毀情況。有鑑於極端天氣頻繁將會危及香港的海事設施,土木工程拓展署引進了一系列嶄新的測量技術,更有效率評估海事設施狀況。
現時香港約127公里的海堤及防坡堤、318個碼頭和登岸梯台都是由土木工程拓展署負責維修,其中海事設施所進行的水下檢查工作主要由署方的潛水隊負責執行,而碼頭承台結構的檢查則需要另外搭建臨時工作平台,為檢查人員提供安全通道。過去這類檢查工作非常耗時及受氣候的限制,署方引進了一系列的嶄新測量技術,包括綜合多波束測探儀和激光掃描儀測量系統(下稱綜合系統)、圖像聲納儀、無人駕駛飛機。
土木工程拓展署高級土地測量師洪廣霖表示,新技術透過在測量船上安裝綜合系統,多波束測探儀透過聲波掃描海底,用以測量海床形狀、水深及水下海事設施,激光掃描儀則透過激光測量地形及水上海事設施,最終會將所有測量所得的數據在3D環境下整合呈現,從而分析海事設施的狀況,「檢測過程大約1小時,大概兩日左右就可以去分析數據,時間相當快」。
聲納儀透視水深15米
另一項新技術圖像聲納儀可近距離拍攝水下物件,當中的聲納儀會發射聲波,再將返回聲波化為數碼圖像,得出高解像度的錄像和圖像,洪廣霖表示即使在零能見度的環境下亦能「透視」水下情況,距離最多可達15米,通常處理緊急事故較多。另外,署方打算以無人駕駛飛機檢查碼頭底部及承台,節省現時檢查要搭建臨時工作平台的時間和成本,預計可於2020年在十個碼頭測試,再研究會否廣泛使用。
被問及於去年山竹後,署方有否用新技術檢測港珠澳大橋防波堤的損毀情況時,土木署總工程師鄧啟恩指有關工作由路政署負責,若接收路政署的檢測工作,會按照維修手冊處理。
■記者李雨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