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運動持續半年,民意沒有逆轉,前日仍有80萬人堅持上街抗爭。理大社會政策研究中心主任鍾劍華認為,李家超和鄭若驊形象惡劣,若將兩人踢走,相信部份人「條氣會順啲」。不過警暴問題一日未解決,即使一個保安局長下台,相信亦難平民憤,對減少上街的人數實際幫助不大。
董建華前車可鑑
自反送中運動開始,不只民主派不滿林鄭政府,建制陣營也對她充滿怨恨。建制派在區議會選舉兵敗如山倒,並將矛頭指向政府,全國政協常委何柱國昨日在《星島日報》刊登全版廣告,用〈拭目以待〉為題,詳列林鄭一系列「政績」,包括紅隧史上首次因暴動而封閉、交通燈及巴士受破壞等,又暗寸未知林鄭是否順應民意下台。
鍾劍華形容,單靠數名問責官員下台,不但民主派、市民不收貨,恐怕連建制派也未必接受,「佢哋最憎一定係林鄭」,他指由6月9日至今政府已經打下一個又一個死結,市民對警隊的不滿及敵意已經很深,警暴問題一定要靠獨立調查委員會,單靠現有的監警會或設立檢討委員會,市民根本不會收貨。鄭若驊負責檢控示威者,李家超則主責保安事務,兩人「嗰副嘴臉係由6月已經令人好反感」,相信港人看到兩人下台「條氣會順啲」;若政府以為改組班子就可以治本,等同將民怨掩埋不處理。他舉例指,2003年董建華曾經改組班子,「最終都頂唔耐」,最後仍要下台;若政府真的改組,「遲早都到林鄭」。
■記者歐陽聯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