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大泥土樹葉殘留催淚CS

中大泥土樹葉殘留催淚CS

【《蘋果》化驗】
【本報訊】中大二號橋遭催淚彈狂轟,記憶猶新。《蘋果》與化驗團隊在事後三至六天到中大校園內抽驗泥土和水樣本,發現二號橋附近的泥土及樹葉CS(鄰-氯代苯亞甲基丙二腈)殘留量最多,每公斤中分別有0.1至1毫克及1至10毫克CS,影響範圍更遠至山上的新亞書院。負責化驗的化學工程師李浩基表示,結果證明催淚彈殘留物可擴散並積聚於社區,成為隱藏危機,「其實整個社區、學校都會污染咗」,擔心不同體質人士接觸後會產生出疹、風癩和流鼻水等敏感反應。
記者:程詩敏 曾偉龍

上月《蘋果》與一群化學工程師在「中大二號橋之役」後三至六天,在中大校園內抽取15個泥土及水樣本,化驗結果發現,二橋附近泥土及樹葉的催淚煙成份CS殘留最多,每公斤分別含0.1至1毫克及1至10毫克。

防暴警上月在中大二號橋發射逾千枚催淚彈,令校園多處積聚有害殘留物。

接觸後或出疹生風癩

負責化驗的李浩基表示,化驗結果證明取樣的地點有CS殘留物,即使施放地點在中大二橋,但連山頭上的新亞書院亦發現CS殘留物,發現與早前在社區的化驗結果相似,均顯示殘留物可擴散至上百米的範圍外,並在社區積聚,成為社會中隱藏危機,「其實整個社區、學校都會污染咗」,並稱過往警方在社區射催淚彈放題,有關地點一帶或已受污染。他指鮮風管道等「窿窿罅罅」位置最容易積聚殘留物,而殘留的微粒黏在大粒的塵上,下雨時可能沖入雨水道,或被巴士路過捲起,均可能被路人吸入,造成不良反應。

李又指,雖然暫難推斷依附在物件上的CS對人體有何實際影響,但過往社區內已出現在催淚彈發射地區的後遺出紅疹和敏感反應,已可佐證殘留物對人體的影響。他強調,不應輕視社區中殘留CS的影響,因為不同人體質有異,接觸CS反應或有不同,出現出疹、風癩和流鼻水等敏感徵狀,小童和長者等較脆弱的人士反應會更大。

他表示,外國較少文獻顯示催淚煙殘留物降解的機制,更不清楚殘留物在環境中會轉化成甚麼物質,僅從過去化驗結果推斷殘留物會在紫外光及水中較快被分解,「外國都冇人咁大量使用,通常幾發驅散人群就算」。

中大生命科學學院副教授陳竟明指外國文獻顯示CS半衰期為一至兩周 ,擔心香港的城市通風設計遜於外國,香港的CS半衰期或超出此數值。面對殘留在環境的CS,難以妥善清理,陳竟明坦言只能「等天收」,「季候風嚟到會吹走,或者落雨沖落河道」。

宜安排專業人士清潔

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內科及藥物治療學系許樹昌教授指,空氣中每分鐘0.004毫克的CS就足夠刺激眼睛,4毫克會刺激呼吸道。

食衞局長陳肇始10月底指催淚彈對人體影響短暫;一個月後承認衞生部門對催淚煙掌握的資料有限,不同化學成份的催淚彈會影響吸入後的反應,但以影響警方部署為由,拒公開催淚彈成份。李浩基希望政府可帶頭做化驗,讓公眾知悉催淚彈污染的嚴重程度,而且殘留在社區的時間,「可以安排專業人士清潔街道,而唔係由清潔工求其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