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東IPO打回頭 保薦人被「貼堂」

耳東IPO打回頭 保薦人被「貼堂」

【財經專題】參與《紅海行動》等多套愛國電影、本港藝人古天樂生意夥伴之一的內地電影投資公司耳東影業,上市申請遭港交所(388)「打回頭」。消息指,由於耳東未有提交足夠財務數據,但又沒有向港交所申請豁免,令申請被發回;其保薦人香江資本亦因該「低級錯誤」而首次被「貼堂」。

創辦耳東的陳碩罡是古天樂生意夥伴,耳東近期亦有共同參與港產片《L風暴》及《翠絲》等。互聯網

古天樂生意夥伴

耳東11月28日遞交主板上市申請,文件披露最新審核賬目是截至今年6月底止半年業績,及2016至2018年全年業績;但上市規則4.04(1)條列明,招股書在刊發時,需要包括三個會計年度的每年業績,由於耳東上月底才遞交上市申請,料最快明年才能刊發招股書,即文件須包括2017至2019年度的審計報告,因此耳東的申請文件並不符合要求。

更「低級」的錯誤是,耳東未有因此向港交所申請豁免遵守上市規則4.04(1)條,又沒有把2019年度溢利估計納入申請文件中,因此被港交所發回申請,料不日正式被貼堂。

據了解,耳東及保薦人上周已接獲聯交所通知,他們不打算就聯交所的決定提出上訴。

以「做華人的世界電影」為願景的耳東,2015年才成立,已參與投資過百部電影,近期更投資不少「愛國電影」,包括今年建黨獻禮電影《我和我的祖國》、解放軍主題電影《紅海行動》等。

該公司亦積極參與本港電影圈,包括與古天樂旗下的天下一電影製作公司合資成立電影製作公司「品今天下」,各佔70%及30%股權,共同參與本港電影《L風暴》、《翠絲》及《使徒行者》等。

消息人士指,耳東曾委任一家有多年保薦經驗的中資行為其安排上市事宜,但該行盡職調查後拒絕為其遞交上市申請。幾經兜轉,耳東最終委任2017年才獲批保薦人牌照的香江資本為其保薦人,但上市計劃仍一波三折。

有不願具名的保薦人表示,聯交所對電影公司上市申請審批甚嚴,要成功「闖關」不容易,失敗原因主要有三。一是電影公司往往未能清楚解釋其資金來源;二是公司涉及第三方付款或收款安排;三是業務可持續性的風險,「電影投資風險大,今年投資嘅(電影)收得,但點說服聯交所你下一套投資嘅電影一定賣座呢?」

創辦人發迹史神秘

耳東創辦人兼大股東陳碩罡的發迹史非常神秘,尤其是他第一桶金究竟如何得來,網上完全找不到資料。他今年32歲,申請文件僅披露他2008年於中國北京經濟技術職業學院獲得日語文憑,不久已可自行創業,成立從事金融的品今控股,八年間業務擴展涵蓋遊戲、影視、新能源、餐飲等。
陳碩罡學歷不高,但人脈關係不錯。耳東遞交上市申請前一、兩個月,成功找來貓眼娛樂(1896)、英皇集團楊受成、太陽娛樂(8082)主席唐才智,及疑是內地富商王健林之子王思聰入股,但股份不設禁售期。
除製作外,耳東於內地運營八家電影院,並管理25名藝人,較為港人熟悉的有莊思敏。

記者:陳雪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