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個台灣家】回家了 - Cass

【有個台灣家】回家了 - Cass

【有個台灣家】
自從今年年初農曆年回香港過年後,上星期我們再次踏足了久違了快一年的香港老家,因為也要為三弟辦理居留權申請,所以這一次也順路帶着他回來香港。臨行前,心裏居然有種戰戰兢兢的感覺,我還儍儍的問老公好幾次,我們上飛機前要把社交媒體的apps刪除嗎?

「真的不用啦!你以為自己是誰?」 這是他給我最後的答案,一針見血,這也好讓我安心出發!

一小時多的飛機行程,轉眼間往窗外望,便見到了美麗的西貢島嶼。「其實香港仍然有很多美好的地方,很寧靜!如果我們沒有移民台灣,其實搬去西貢、南丫島這些郊外地方好像也不錯。」我在自言自語地說。

滿街違泊車 香港人隨機應變

帶着三弟離開飛機艙門,走入大堂的時候心情很緊張呢!走路的速度立即調校回香港人模式,平日人頭湧湧的香港國際機場,現在冷冷清清,這是一種讓人很陌生的感覺。我們坐上私家車,沿途看到很多被破壞的設施,牆壁上有寫滿各種的標語和破破爛爛的海報,然後快到娘家的時候,看到馬路旁停滿了大大小小的車輛,大家都好像不用再怕有被抄牌的危險,熱鬧程度有如年初一,香港人就是有這種隨機應變的基因。

這次回港只有四日三夜,還要走訪四場有關移民台灣生活的分享會,另外在香港還有很多長輩還沒有見過三弟,所以這次也要順路拜訪,再加上要和朋友敍舊,所以其實每一次回來香港的時間都好像永遠不夠用,或許,香港本來就是一個令人停不下來的地方,在香港吃一個午餐,標準用餐時間可能只是10分鐘,走入餐廳的第一句就是聽到「食乜呀?」然後第二句便是「BB車唔畀入!」一句「歡迎光臨」,在這裏不適用。

吃着一碗味道熟悉的車仔麵,一切就是為了填飽肚子,當我為這碗凌亂的車仔麵拍照的時候,旁邊的人都向我投下奇異的眼光,他們不懂,這些熟悉又平凡的味道,對已經移民了的人,有時候是有錢也買不到。冒着汗,用了五分鐘把眼前的車仔麵吃光,筷子都未放好,阿姐就把碗收走了,然後給你一個「吃完還不走」的凌厲眼神。好的,雖然我有點不習慣,但我也懂規矩,嘴角也還沒擦好,我便立即離開座位,阿姐已在我身後大叫:「這邊有空位!」 阿姐這份超高效率的餐飲業人員精神,真的想讓我們在台灣的餐廳員工看看開眼界。

一小時午餐 台灣人「怎吃得完」

記得我們在台灣開第一間餐廳的時候,因為沒有從事餐飲經驗,所以我們在午餐繁忙時段,定下了「用餐時間為一小時的規定」。一小時吃一個午餐,對香港人來說是一個多麼仁慈的輕鬆,可是對台灣的客人來說,他們說怎麼可能吃得完?最後我們只好乖乖的順應台灣民情,把它改成1.5小時。

不敢帶着三弟在外面跑來跑去,拜訪完長輩之後就匆匆把他放回娘家,我從台灣回港後鼻子一直過敏, 在這四日三夜中,我一直都是處於流鼻水打噴嚏的狀態去講分享會、去入境處交文件,令我更累更辛苦,但這一份累,我知道,在今天的香港,是如斯的微不足道。

排除萬難,三弟第一次到香港。

撰文:Cass(King Kong 媽媽)
80後爸媽,兩年抱兩後,做了全職爸媽陪伴孩子成長,2017年5月舉家移民台灣,重新出發,帶着孩子找另一片新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