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着感覺走 - 楊靜

跟着感覺走 - 楊靜

極度的痛苦與恐懼,是體驗前與走出後再難想像的事。人是神奇的動物,身體與腦看上去都在聽「你」指揮,但身體與腦的智慧有時其實會大過你不少。處理不了的創傷,那一剎那間,神經會築起高牆,或許是分泌大量多巴胺,讓巨大痛楚一時半刻觸不到你,或許是把情緒與記憶暫時掩埋,等再過些許年,無助的你終於足夠成熟、足夠勇敢,再從夢裏洩露點點天機,引着你沿着記憶小徑往回走,走到深深處,開啟當年關閉的淚堤,讓封存的情緒流淌奔騰,再慢慢治癒。一旦走過這一遭,漸漸也就不再記得曾經刀割般的受難,不知是好事還是壞事。

而身體也總在你對某個人、某件事百思不得其解、反覆琢磨之時,就放出警告訊號,讓你總是說不出原因地焦慮、恐懼。有時,人容易被語言的陷阱迷惑,更擋不住人為的謊言。比如著名的懸疑片《煤氣燈下》(Gaslight)裏,丈夫為了詐取妻子繼承的鉅額財富,長期對她實施洗腦和精神控制,慢慢讓她無法相信自己,最終崩潰。生活中,有時你明明感受到不適、被欺負、被冒犯,可對方會不斷告訴你是為你好,是愛你,或起碼是為社會好,為某個更宏大的存在好──也許他是故意說謊,也許他已自欺成功。心靈被這衝突的信息困擾,常常無法抉擇何去何從。這時,不妨選擇相信你的身體,物種進化幾十萬年的生存智慧都儲存在這小小軀幹裏,什麼是危險、什麼是假象,時間積累的經驗不可不信。

憤怒是另一種防禦機制,尤其是那種解釋不清、揮之不去的憤怒。俗語說「可悲之人必有可恨之處」,暫且不論其邏輯合理性,從人情世故角度去思索,對於同情心、同理心較強的人而言,可悲之人特別能引起人的保護慾。你會想幫助他,喚醒他。但很多時候,對方沈溺在舊習裏不願站起身,是的他現在過得沒有尊嚴、極度悲慘,但這沒有尊嚴與極度悲慘也是他熟悉的,熟悉的難過、熟悉的懶惰,仍然好過努力但未知結果如何,自然可恨。但恨是為着誰呢?我猜是為了施予方自己,用仇恨攔住自己再下水、再施救、再失望,由愛生憂,由愛生怖,由愛也生恨。

所以,猶豫不決的時候,也許跟着自己的身走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