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東涌新市鎮擴展近岸填海工程,政府擬在擴展區首次引入生態海岸線,保護生態環境及提升生物多樣性。發展局局長黃偉綸在網誌透露,土木工程拓展署與港大正進行可行性研究,分別於西貢、屯門龍鼓灘和沙田馬料水海堤,放置生態海岸設施作試驗。經過首半年的實地監察,在馬料水的部份「生態海堤」組件上,發現11種在附近垂直或堆石海堤上找不到的生物物種,包括海藻、珊瑚藻、蟹和不同種類的螺,反映組件有效增加生物多樣性和促進生態功能。
組件模仿自然環境
土拓署高級工程師李志健稱,生態海岸線是在可行情況下,加入模仿自然潮間帶的設計,提供一個合適的生活環境和庇護空間,讓海洋物種棲息和生長。這項為期2年的研究預計2021年底完成。
參與研究的香港大學生物科學學院教授梁美儀稱,實地監察於今年3月展開,分別測試不同的「生態海堤」組件,包括生態立方體、牡蠣養殖籃或蠔籠、潮汐池、優化海牆等。生態立方體是模仿天然岩岸生境,如孔洞、隙縫等,讓海洋生物棲息和覓食;蠔籠則放置蠔和青口,讓他們攝食水中的微生藻和有機物,淨化水體。潮汐池的中央則設有凹洞,可在潮退時儲起海水,避免海洋物種因暴曬脫水而死亡。
■記者譚靜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