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眼2019年已踏入尾聲,不少維港沿岸商廈已亮起節日燈飾,可是市民期待的節日氣氛卻沒有因此變熾熱。
反之午飯時間,由金融區到工廠大廈林立的工貿商業區域,仍不時出現防暴綠衣驅趕示威群眾,「和你lunch」這環節變成日常,以往可能早已經安排好的聖誕外遊計劃、聚會及年尾倒數盛事,大家都拋諸腦後,遊行示威竟然成了本地人相約的聚會場所。
身處困境仍堅持不放棄
明天就是12月9日,原來大家已經捱過了六個月無盡的警暴,吃了不知實際數字的催淚彈,這段時間,很多人的情緒都變得黑暗,即將到來的聖誕可以有幾歡樂可想而知。今日跟大家介紹一個原著是法文的傷感故事,沉穩的文字搭配悲傷的圖畫,讓讀者感受人類兇殘的一面,也讓大家看見即使身處困境,仍堅持不放棄、努力生活的動人勇氣。
一棵栗子樹在生命即將結束之際,回憶一段往事,故事的主人翁安妮.法蘭克曾居住在王子運河畔263號樓房的密室,過着東躲西藏的日子。栗子樹見證小女孩短暫的生命,決定在被人砍倒前,向世人說出發生在很久以前的故事……
那時,「只要是猶太人,甚麼都不能做。他們被規定:不可以有腳踏車、不能搭電車和公車、下午三點以前及五點以後不能買東西、不能去游泳池游泳、不能打網球和曲棍球、不能划船、不能看電影和歌劇、晚上八點以後不能到院子乘涼、不能讀非猶太人讀的學校、不能去非猶太人開的理髮店理髮及沒有穿繡上黃色星星的衣服就不能出門。不能這樣,不能那樣,最後竟然是:不能活下去!」因此安妮和她父母的朋友們一共八人,偷偷在一個細小的密室裏頭躲着,眨眼就是兩個寒暑。 冬去春來,「安妮看到我又要開花了,她一定也在夢想着未來要過怎樣的生活,要做怎樣的工作。我一身的花朵和綠葉,我爆滿枝頭的嫩芽,給她帶來信心,她不再懷疑自己身邊的花兒謝了還會不會再開。」
安妮總會呆站窗前,看着窗外的「我」隨季節變換生命,在經歷嚴寒寂寥的冬天後,春天新芽萌發,未幾,綠葉扶疏,看到盛開的白花,為大家苦澀的日子增加了甜味,強壯、充滿生機的「我」讓安妮看到希望。長期在隱蔽密室過活的女孩,發現外面的世界,沒有停擺,縱使生活艱難,大家對未來仍存着期盼,深信終有一天可以再次自由自在,在陽光之下走上街頭,回復正常生活……
然而,1944年8月4日星期五,天氣晴朗,陽光普照。還未到中午時分,一輛汽車突然停在安妮居住的小樓房門外,車上下來數名武裝警察,直闖大門,緊接着急步走上木階梯的腳步聲,之後安妮及家人朋友全被送往集中營,八人當中,最後只有安妮的父親倖存……
故事以一棵栗子樹的角度,用擬人法的敍事方式,將兩年來見證的人與事向讀者一一交代,告訴世人納粹於佔領時期,執行大屠殺的生活記事,故事讓年幼讀者知道這有血有肉的真實過案,前人付出了慘痛代價,讓孩子思考,同樣的錯誤才可能不再發生,《安妮日記》相信不少人看過,今次從一棵栗子樹的視角出發,讀起來又是另一番感受。
長嗟短嘆不如走上街頭
回到香港,180多日,衝擊不斷升級,撕裂人心,示威浪潮持續,身處大時代,有人撐警、有人繼續埋首事不關己、由面目模糊的「和理非」轉戰「勇武」抗爭的亦為數不少。其實,如果每個「和理非」都可以勇敢一點,前線就不會那麼辛苦,如果你跑得慢不能衝,又欠膽量做哨兵,做文宣總可以吧!香港尚未有猶太人的集中營,但鄰國政府正在西藏複製位處新疆的禁閉改造營,顯示「高壓治藏」的態度全面升級,香港人何去何從?誰又能擔保我們的結局!與其長嗟短嘆,只是一星期光景,我糾集了40名義工,幫忙完成108個玻璃纖維面具,在國際人權日走上街頭,告知世界香港人絕不放棄,展示香港人堅持抗爭精神,將信念推上國際。
撰文:鄺穎萱
電郵:mailto:[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