匆忙往來曼谷一趟,朋友還以為左丁山偷得浮生半日閒,又到曼谷暢遊。其實這次來往匆匆,純是為了出席恩人喪禮,第一次參加泰國式先人告別儀式。
1972年左丁山與同班女同學及兩位中大同學得到洛克菲勒基金獎學金,同赴曼谷法政大學攻讀經濟學碩士學位。同學三人皆在港出生,持香港的英國海外護照,輕易得到泰國簽證,開學前已到達曼谷,左丁山則大陸出生,獲香港移民局簽發CI(身份證明書),泰國領事不承認CI,不發入境簽證,法政大學經濟學院院長致函香港泰國領事館關說亦無效,眼見獎學金快將泡湯了,突然想起泰國與中華民國有邦交,心念一動,經打探之下,大陸出生香港居民可以往中華旅行社申請「中華民國護照」,於是即走往申請,可能是新亞畢業之故,竟順利得到護照,於是順利獲發泰國簽證,趕赴曼谷,同學們已上課一個月了。
話說我們都是第一次離開香港,到了曼谷不知如何是好,幸得法政大學經濟學院的支援,女同學(即後來的左太)獲介紹往吞武里(Thonburi)的一個家庭租一房間居住,月租五百銖。業主夫婦皆是純正泰國血統專業人士,同畢業於朱拉隆功大學,男主人L先生是空軍出身,留學英國攻讀工程碩士,當年是泰國銀行(央行)的印鈔主管,女主人R女士則是「原子能和平委員會」的秘書長。R女士對女同學照顧得無微不至,十分體貼,又介紹左丁山和一位中大同學及一位尼泊爾同學到她姊姊的平房租住,我們當年能迅速在曼谷安頓下來,R女士的幫忙,功不可沒。
1973年10月,我們已進入碩士班二年級,第二個學期(泰國學年在三月底完結)剛開始,大家忙於寫碩士論文,但泰國大學生為爭取民主選舉,推翻軍事強人的乃他儂,那隆父子的政權,不斷上街示威遊行,10月13日,全國11間大學學生會組成的NSCT(泰國全國學生中心)發動大示威,十萬計學生齊集在法政大學校門外約二三百米的民主紀念碑前誓師,情勢非常緊張,我們外國學生不知如何是好,業主L先生曾是空軍,警告我們外國學生不可參與示威,因以他的軍人經驗估計,乃他儂必然強力鎮壓。記得10月14日早上,左丁山與女同學回到法政大學,只見整個校園都是示威學生,大學球場擠擁得水洩不通,到處都是石頭、長棍、鐵枝、玻璃樽,校園門外則滿佈持槍軍人和軍車。我們見勢色不對,急忙乘渡輪渡河返回吞武里,趕回住所,L先生也在中午時分回來了,他說大禍將臨,所有人不得離家!後來知道,那隆上校指揮鎮壓,實彈開火,他坐在直昇機飛到法政大學,從高向下面球場開機關槍掃射,死傷無數,我們藏在屋內,整晚也隱隱聽到槍聲,L先生把收藏的槍枝拿出來,預備必要時用槍保護家人和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