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舊制】
【本報訊】區佬其實不老。今屆區選有剛滿21歲、符合參選資格的年輕人闖關,包括中西區西環選區的港大四年級生彭家浩、荃灣綠楊選區的新同盟潘朗聰,年輕無礙兩人獲取居民信任,雙雙當選成為香港史上最年輕區議員。「20+1」已踏入政圈,彭家浩和潘朗聰均指為香港付出,無分年紀:「有好多比我哋更加後生嘅年輕人、十幾歲嘅中學生,都喺街頭付出,年齡唔係一個主宰嘅因素,去決定有冇能力」,兩人希望用魄力灌溉社區,推倒建制治下的陋習,改革守舊議會。
記者:陳嘉裕
彭家浩和潘朗聰當選後接受《蘋果》訪問,兩個年輕人甫見面時自報年齡,原來彭於98年4月出生,潘則在同年7月出生,故潘榮膺今屆區議會史上最年輕區議員。雖說是最年輕「區佬」,但兩人的對答成熟有條理,對於地區大小事項都能娓娓道來,兩人透露不少街坊得悉他們的年齡都大感驚訝,潘稱:「好多街坊都預我28(歲)左右喇,參選之後就知多啲(年齡),因為候選人簡介冇得遮」;彭亦有類似經驗,面對街坊質疑太年輕,他惟有稱:「我哋講心嘅,唔係講年紀,年輕都有賣點(就)係會有多啲魄力嘅。」
拒批錢予衞星團體
區議會過去被指「老人政治」,年輕人進入體制,他們希望可以改革守舊的議會。潘朗聰指會一舉推倒建制派的陋習:「以前區議會唔透明、批錢畀衞星團體、圍爐都唔會再有,未來最基本會直播(開會),畀人知發生咩事。」荃灣區民主派亦計劃取消授權票。
彭家浩補充,他們目前仍在大學讀書,部份同學有份參與前線抗爭,相信可以利用議會的資源,更貼地的協助義士:「身邊好多朋友上咗前線,或者俾人拉咗,相信(我)可以比傳統泛民更了解佢哋(抗爭者)嘅需要,用區議員呢個身份可以去幫佢哋。」指聘用手足或以薪酬支援抗爭都是可思考的方向。
勉勵同輩不斷增值
今屆區議會選舉特色是民主派素人大捷,當選的準區議員的平均年齡為37.4歲,比上屆區議員的平均年齡低7.3歲,139名準議員的年齡在30歲以下,佔總區議員人數的33%,這反映區議員有年輕化趨勢。潘朗聰認為此現象是好事:「可以令到新民主派(議員)同舊嘅民主派有機融合,吸收佢哋做區嘅經驗,同時加入新思維,希望政制上可以為香港帶來改變。」彭則指,新面孔的確面對經驗不足的問題,在社區經驗和人生閱歷上有不足,他鼓勵新當選的年輕議員繼續讀書、進修,將書本學到的知識應用到地區工作,更認為:「唔好以為當選就可以印印腳,(以目前學識、經驗)真係好唔夠。」
民主派在區選稍勝一仗,市民要求的「五大訴求」仍未實現,彭家浩指未來會在多方面向政府施壓,目標仍是「五大訴求,決一不可」,即使進入制度,「唔會畀制度食咗自己」,會以區議員身份協助抗爭。潘認為,任何能夠推動政府回應五大訴求的可能性都值得探討,甚至癱瘓議會都有機會,惟指議會都可以有所作為,如推動社會資源分配:「唔可以再同建制派一樣私相授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