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程度上,香港的細價股市場,一直受惠內地走資,也在近10年孕育不少股壇猛人,但成也蕭何、敗也蕭何,隨着內地嚴控資金外逃,香港細價股市場已成一潭死水,也見到越來越多「空心老倌」被貼街招,有些莊家人頭更因財困而逐漸銷聲匿跡。
走資的一個常見做法,是胡亂併購中國境外資產,能夠直接、簡單地把人民幣抬出境外,換成其他貨幣,但這個做法門檻不但較高,也很容易惹到監管部門、傳媒的注目。
香港一直是內地走資的其中一個熱門落腳地,當中2015年細價股更群妖亂舞,但之後整個市場爆煲,加上之後2017年的「粉塵爆炸」,令整個細價股市場陷入信心危機。
近日與擅長炒賣細價股的前輩M吃飯,他笑言自己也是在2010年代中一朝致富,某程度上也是內地走資的受惠者,現時細價股遇上「熊市」,唯有捱得一日得一日,但自己勝在沒有借錢做槓桿,整體風險不大,只希望盡快好天。他認為現時的細價股寒冬,最大原因並不是中美貿易戰、香港動亂,而是內地加強監管走資,更形容這個市場已出現「人吃人」,本地玩家互相狙擊和仇殺,貼街招只是小兒科,有人甚至發動黑幫襲擊。
同時一些熱門的走資工具,如香港的金融機構牌照,在過去幾年因為內地需求甚殷而供過於求,但由於市況淡靜,加上每月「皮費」不輕,不少從事「啤牌」的朋友,已經萌生退意,「一四九細牌」割價至200萬至300萬元求售,再無人問津的話,甚至打算清盤。但有人有人辭官歸故里,有人漏夜趕科場,近月也有些本地玩家開始蠢蠢欲動,例如因為富後代行高端路線而少飯開的御用經紀、曾經因洗黑錢而琅璫入獄的商人,借人場,做股票,試水溫,搏翻身。
香港金融市場正經歷一場洗禮,上有港交所為迎合內地而質變,下有其他猛人一步步被不同組織單位清算,相信未來這個界別仍會風聲鶴唳。
十一少
http://fb.com/11mis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