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美心教我崇洋的 - 陶傑

是美心教我崇洋的 - 陶傑

美心集團老太太伍淑清女士去北京中央電視台告狀,指責特區政府青少年國民教育不力。老太太她這把年紀,見騷亂成這個樣子,覺得痛心,聲稱要放棄兩代人。

中國人身份認同,一點一滴,確是要從小社會四周的細節做起。

伍老太太尊翁伍沾德,五十年代在殖民地香港中環大道中連卡佛百貨公司地庫,開了一間美心餐廳。裝修直追巴黎同名美心,有舒伯特輕音樂,侍應着白色外套,金色的鈕扣,深藍色厚絨地毯,有精美的奶油蛋糕和朱古力奶昔,四周顧客洋人高等華人雲集,還有一次看見行政局議員周錫年一家大小,氣氛是靜靜的,無人喧嘩。

聖誕節的連卡佛,櫥窗裏有耶穌降生馬槽的戲劇,電車路上亞歷山大行文華酒店的燈飾,像一路搭去北極村聖誕老人的家。

一切由美心餐廳的下午茶出發,令童年的我等第一次沾染西方高等文明。Maxim's就是一扇小小的窗口,最早開向西方絢爛的天空,但覺嚮往無限。

越數年,伍沾德老先生發行好萊塢音樂電影「仙樂飄飄處處聞」。片中茱莉安德絲一開頭,在瑞士翠綠的群山間提着一隻結他,直升機上的top shot,由遠而近,令人目眩。在皇后戲院裏,從沒聽過如此動聽的音樂和插曲。教會小學的班主任,動員我們一起唱「多粒米」,以及「我喜歡的二三事」(My Favourite Things),同時學非常優雅的英文歌詞。

我想滿懷感恩地向伍淑清女士匯報:伍老先生循中國小農口腔入手,為我們打造如此華麗濃美的西方文化基因。

三歲定八十,美心今日雖在大陸做基層民工生意,招牌仍用洋文,並未改稱Mei Xin之漢語拼音。國民教育無小事,我們這一代,在伍老先生沾德公美心哺育之下,Regrettably,已經比任正非更崇洋親美。

我們這代,是沒救了,希望伍老太太捐點錢出來,也救救孩子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