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地智能科技越來越先進,近日深圳灣口岸的海關人員使用一款5G智能眼鏡查走私,利用大數據及5G低時延的特點,關員只要在關口戴上眼鏡四處望一望,便能在一秒之內在人來人往中識別高風險的旅客。據悉試行近半個月,系統已協助關員查獲數宗電子產品走私案,稍後會將擴展至其他口岸。
跨境走私難逃5G法眼,乍看之下,這5G智能眼鏡與普通眼鏡無異,但實際上是一款沒有鏡片的黑框眼鏡。鏡架上設有微型高清鏡頭與對講裝置,使用時需插線連接手機。據報道,關員戴起眼鏡後,當鏡頭捕捉到旅客通關的畫面,就會與後台的大數據進行對比。每捕到「重點」旅客經過時,眼鏡就會發出聲音提示,眼鏡屏上的旅客頭像會被紅框圈起。整個過程只需短短一秒。
被指針對反送中示威者
關員還可利用連接的手機,同步看到旅客的姓名、證件、通關訊息和查驗記錄等訊息。現時每天有超過60萬人進出深圳的口岸,查緝走私難度大。據深圳海關人員張露丹指出,這款眼鏡利用了5G高速、低時延的優勢,對通關旅客作出大數據分析,以協助關員通過及時的現場攔截,防範走私;5G眼鏡加上口岸內固定的智能鏡頭,令海關的防線更加機動,形成全方位覆蓋、無盲點的監控。深圳灣口岸在率先試用5G眼鏡後,半個月已查獲多宗違規攜帶高價電子產品的案件。據報道,海關待試驗成熟後,將在全深圳關區推廣5G眼鏡的使用。
有關消息在網上發佈後,內地網民紛紛聯想反送中的示威者,「現在一點縫隙都沒有了,蟑螂哪裏跑」、「請一定嚴防香港曱甴過關」、「凡是從香港入境的嚴格篩選」,還有網民甚至建議「香港警方也要用上」。不過事實上,深圳多個口岸去年已裝設人臉識別鏡頭,當局指目標是違規帶貨紀錄、或頻繁入境的人員,但未知會否用於其他範疇。
除了深圳,早前北京大興機場亦有類似的黑科技「神器」──AR智能眼鏡。該眼鏡具有人臉識別功能,乘客毋須出示登機證及身份證,地勤人員亦可憑眼鏡識別其身份及航班,快速地找出尚未登機的乘客。
四成人抗拒人臉識別
雖然人臉識別在內地遍地開花,但一份調查顯示約四成受訪者不願使用人臉識別。南都日前在網上收回6,154份問卷,結果發現與傳統方式相比,39%人不願使用人臉識別,願意使用的受訪者則為41.11%。逾七成的受訪者希望能自主選擇使用人臉識別還是傳統方式。
深圳《晶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