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簽訂首階段貿易協議的12月15日「死線」逼近之際,北京昨向美方伸出橄欖枝,宣佈正根據相關企業申請,展開部份自美進口大豆、豬肉等商品關稅排除工作。美媒披露,雙方仍就中國採購美國農產品的總值,及美國對已實施的對華關稅將有多大幅度的削減上存在分歧。
包括大豆豬肉
新華社報道,國務院關稅稅則委員會根據國內需要和相關企業的申請,展開部份進口大豆、豬肉等商品排除工作,對排除範圍內商品,採取不加徵對美反制關稅等排除措施,並強調採購是「企業自主商談、自行進口、自負盈虧」。對於美國是否將如期於12月15日對華餘下1,560億美元(12,213億港元)貨品加徵15%關稅,美國總統特朗普周四仍然未置可否,僅稱與中方的磋商「進展非常順利」。彭博社引述熟悉談判人士稱,美方預期能與中方在12月15日「死線」之前達成協議。
《華爾街日報》報道稱,特朗普希望中方在兩年內每年採購400億至500億美元(3,131億至3,914億港元)的農產品,但雙方對此存在分歧,因為中國去年僅進口86億美元(673億港元)美國農產品。消息指,特朗普政府希望北京公開聲明其採購計劃,而不是根據市場環境來設定條件,但北京不願作出承諾,因為這可能轉移從其他貿易夥伴的進口。另外,雖然美方願意不對華開徵新範圍貨品的關稅,但特朗普和貿易代表萊特希澤仍不太願意取消已徵的懲罰性關稅。
彭博社/《華爾街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