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月來的抗爭當中,一眾手足本着兄弟爬山的精神,各自在自己的崗位上出一分力。經歷過五年前雨傘運動義載物資的客貨車公司CALL4VAN,今年再推義載服務,由10月開始,連帶司機定單爆升八至十倍,付月費入台的司機都倍增。創辦人感受到港人終於覺醒,明白消費背後的力量,「使嘅每一蚊,背後個力量係遠大過金錢」。
符棨朝在2013年創辦客貨車Call車平台CALL4VAN,翌年遇上雨傘運動,曾發起客貨車義載物資到佔領區,其後在2016年牛頭角迷你倉大火、2017年天鴿重創澳門後港人送物資到港澳碼頭等,都見CALL4VAN司機義載的身影。
CALL4VAN主要收入來自司機每月交的台費,越多司機加入,台費收入才會增加;反之,即使司機接單沒停手,CALL4VAN都不會直接受益。符指,爆發反送中抗爭運動以來,生意大約有一至兩成增長,至10月起就顯著爆升,台費收入較6月時大增三倍,他不排除因公司發起義載,行內司機得知後決定入台。
不過他強調,CALL4VAN重點不在賺錢,而要凝聚一班有心司機,「唔知邊日會發揮佢哋嘅作用」。他自言是和理非,但想透過行動告知前線,他們絕非孤身上路。
五年前雨傘運動參與義載物資,五年後他們載貨亦載人,「物資係死嘅,冇咗可以再捐過,但人冇咗就冇咗」。他指除了他們,其他職業司機及有心人都參與義載。不過令CALL4VAN司機定單爆升,要到10月初反蒙面法後,港鐵在翌周連續五晚提早收車,令市民生活大受影響,公司的義載行動就引起公眾注意,繼而被「懲罰」爆單。
CALL4VAN司機單量大增,公司每日接近千張定單,符棨朝表示,由於單量遠超司機數量,配對率只能維持約七成,但他感激司機願多行一步幫手,即使要跨區接單,稍有遲到,客人亦很體諒,正正體現「黃色經濟圈」。符指消費者開始思考商戶的理念,這種消費模式是長期抗爭的其中一種方法,需靠港人支持。
■記者謝頌昕、麥超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