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醫生週記:呃like危害健康 - 鄭志文

家庭醫生週記:呃like危害健康 - 鄭志文

呃like是流行用語。意思是在網上社交媒體,例如Instagram、facebook等發佈照片、動態等,以博取朋友給予「like」的回應。「呃」,原解作欺騙。不過呃like,卻不代表是發假消息或存心詐騙,而是形容主要目的是為like而發佈。

最近,醫學網站Medscape有一則新聞,指Instagram正陸續將每一項發佈有多少個likes的顯示,由公開轉為只有發佈者看到。目的是減少因為公開like的數目而對發佈者做成壓力,引致焦慮、抑鬱等情緒精神疾病。Instagram首先在加拿大試行,效果理想。於是推展至巴西、愛爾蘭、意大利、日本、新西蘭,再在今年11月在美國局部推行。

今年世界衞生組織將打機成癮歸類為情緒精神疾病。其實除了打機會成癮外,上網可以成癮,呃like也可以成癮。我曾遇到病人,訴說在facebook上載照片後,就不能自制地不停追看有多少個like。見到like的數目不斷上升,就十分興奮。上班時也忍不住不斷看手機。半夜醒了,也是看手機。Like的數目停滯,就到其他朋友的facebook點讚,希望禮尚往來。再回顧那照片的like有否創新高。之後,就要挖空心思,要找些特別的照片、出位的言論,務求盡呃所有like。

呃like成癮,影響學習、工作,影響睡眠,亦會造成情緒精神問題。成癮的病徵之一,是不斷增加引致成癮的事、物的份量。而在呃like成癮中,患者可能為了吸引更多like,而做出危險動作、不雅行為,或對自己和他人做成傷害的言論。

2017年美國芝加哥大學訪問調查790位13至17歲美國年輕人。15%認為社交媒體對他們造成壓力,例如要努力去展示美好一面,俗稱「放閃」,博取認同和稱讚;10%認為花精神時間處理社交媒體是一種負擔;9%擔心被群組孤立,更有58%曾經要暫停至少其中一種社交媒體,稍作休息。

Instagram指,希望這次隱藏like的行動可以減少用戶的情緒影響,亦希望其他社交媒體考慮跟從。不過,暫時其實未有大型研究證實隱藏like對用戶情緒健康有甚麼好處,或有沒有幫助。而且,現時只是其他人看不到like數目。不錯,是可以減少公開的壓力。但發佈人仍然知道有多少個like。對為滿足數目的成癮者,未必有幫助,甚至發佈者可以cap圖公佈like數,繼續放閃。

成癮的原因複雜,要預防和治療成癮,方向是生活有規律,別沉迷單一活動,並多參與各種體力和腦部活動。

電郵:mailto:[email protected]
鄭志文醫生

想輕輕鬆鬆健康啲,記住留意健康蘋台
http://health.appledaily.com.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