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殊途同歸】象徵台灣社會從封閉走向開放的美麗島事件踏入40周年,當年的黨外抗爭運動及國民黨的暴力鎮壓,在前台灣副總統呂秀蓮眼中恍如昨日。她接受台灣蘋果新聞網獨家訪問時,平靜描述1979年民主運動的風起雲湧,還有當年在囚房被折磨的痛苦經歷,並告誡「民主的代價很昂貴,不應輕易揮霍」,也提到香港版的美麗島事件已在上演,「再這樣下去,『香港式的天安門事件』可能會發生」。
1978年,呂秀蓮取得哈佛大學法學碩士學位,本前途無限,卻毅然回到白色恐怖下的台灣,投入黨外運動,其後更擔任《美麗島》雜誌社副社長。翌年12月10日,以雜誌社成員為核心的黨外運動人士,在高雄組織遊行及人權集會,要求終結黨禁和戒嚴。「到達高雄後就感受到異樣氣氛,沿路都是警察,還有部隊在路邊,覺得今晚(集會)一定出事」,呂秀蓮憶述着,其後情勢越趨緊張,鎮暴人員更首次向參與活動的群眾發射催淚彈。
被指叛亂 判囚12年
呂秀蓮慌亂之間用擴音器大喊「現在是大家加入抗暴行列……大家要打拼,台灣人要打拼」;回到大台時也發表20餘分鐘鼓動人心的演講。人權集會最後以鎮壓收場,被稱為美麗島事件。呂秀蓮等人幾日內接連被捕;當時特務的逮捕令寫着「涉嫌叛亂」,呂憶述「我當時脊背發涼,我學法律從來沒想到我會叛亂」。
當年的看守所現已變成景美人權紀念園區,呂秀蓮當年足足被關押了十個月。呂提到,看守所環境雖惡劣,但最難受的是同伴生死未卜,及日以繼夜的偵訊,深夜還會傳來槍響,心靈備受煎熬。「歌聲很好的陳菊,會時不時哼着歌,只要歌聲傳出,大家就知道陳菊還在;另一頭的邱垂貞也唱歌呼應。」呂秀蓮說,歌聲是大家的共同慰藉。被關押期間,呂母病危,呂申請探視卻屢遭駁回;呂母過身後,為了不讓呂在公祭場合出現,當局在公祭前一晚帶呂見母親最後一面。呂至今仍為不能盡孝而耿耿於懷。
1980年2月,警總軍法處以叛亂罪起訴呂秀蓮等八人。呂重回法庭,站在40年前她以被告身份出庭的同一位置,表示「當時她才第一次發現,有那麼多律師很勇敢要替他們辯護」,「當時我覺得我會被宣判死刑」。呂秀蓮最後被判囚12年,實際入獄服刑五年多。
呂秀蓮提醒台灣同胞,「當你在回憶美麗島事件時,不要把它當作古早的事,這不是別人的故事,你今天所享受任何的一點一滴,都要感謝前面無名無姓,默默犧牲的鬥士……民主的代價昂貴,不要隨便揮霍別人用血淚、用身家性命爭取到的民主」。
港式「天安門事件」或將發生
談到香港現時的逆權運動,呂秀蓮直指,香港版「美麗島事件」已展開,港府沒有公開殺人,卻進行大抓捕,部份被捕者的遭遇無人知曉。呂憂慮表示,被捕女性最擔心被性侵,男性則面對皮肉傷,「後來有幾個命案發生,被折磨死亡,也有女屍出現」,很替香港人難過。
「覺得香港警察動不了毒手,是不是中國不同地方的武警換裝,只有外地人才會這樣殘忍」,呂秀蓮認為,示威群眾也可能是假扮,當時美麗島事件中,真正的美麗島人手無寸鐵,但是警局成立專案用黑道人士參與其中,讓他們戴罪立功。她擔憂情況繼續惡化,「香港式的天安門事件」或將發生,且會比美麗島事件更慘烈;這是北京當局殺雞儆猴,警告台灣。
台灣蘋果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