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生,我仲係覺得成日都好驚,好慌……但係我已經食足藥,跟足晒你講嘅份量,我無食漏㗎……」覆診時,R告訴醫生,病情尚未有改善,醫生覺得非常奇怪,R服藥已有三個多星期,根據他的病情,不應該再有焦慮驚慌的感覺。
R自小是個容易緊張的人,家人和朋友都稱呼他為緊張大師,過去三、四十年,除容易緊張,容易嚇親,容易心急外,工作和生活尚算正常,直到三個月前,一次看傷風感冒時候,在診所量得血壓偏高,家庭醫生提議再觀察一段時間,吩咐R在家自己量度血壓。自此,R便進入異常緊張的狀態,擔心自己有高血壓要服藥,會中風、有心臟病等,可能由於R的父親因為血壓高中風過世,所以R對於血壓高特別敏感。
之後覆診,醫生已經非常細心跟R解釋,安慰他需要吃高血壓藥的機會不大,反而要小心飲食多做運動,便應該沒大問題,相信大部份人聽了醫生這番說話,都會將心裏的憂慮放下,但偏偏R是個緊張派,不單沒有放下心頭大石,反而越想越多,弄得晚上睡不着,日間沒有精神,覺得心口翳、頭暈、唞不到氣,甚至有一次在人多的地方,出現恐慌發作。
正當醫生在考慮,為何R對抗焦慮藥物毫無反應的時候,R補充說:「仲有呀,你話嗰隻急救藥,(即強力鎮靜藥物,一般用來處理突發的驚恐發作),我試過有一次發作嘅時候食,完全無作用喎,食完我都仲係咁驚,淨係覺得眼瞓箒,但係啲驚完全無少度呀!」
這個時候,醫生終於明白,R的心慌、驚恐,並不是從焦慮症而來,而是R自己嚇自己,所以即使再增強藥物的劑量,也不能控制他的焦慮情緒或驚恐發作,除非藥物份量多到令R「呆呆滯滯」,就另作別論。「我知㗎,我啲屋企人都話我係心理作用吖嘛……」其實R的情況,應該說是自己嚇自己更貼切,就像一個人不停跟自己說,「有問題喇」、「死喇」、「我好驚呀、我好驚呀……」一樣,只要不停地念上數十句,焦慮驚恐的情緒自然便會跑出來,R聽了這個解釋後,回應說:「咁即係唔使加藥,只要我自己唔好嚇自己,咁就得啦?」
很多時候,一旦明白自己嚇自己是焦慮和驚慌的源頭後,即使不需要太多的藥物,只要生活過得健康點,找多點細藝,焦慮的情緒便會自然減退。
http://fb.me/1486drlee
李德誠 精神科專科醫生
想輕輕鬆鬆健康啲,記住留意健康蘋台
http://health.appledaily.com.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