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程良藥:如何可以推動自己多做運動? - 高耀鈞

心程良藥:如何可以推動自己多做運動? - 高耀鈞

大家好!我是高耀鈞醫生,是心臟內科醫生。好開心可以在這專欄與大家分享,希望以後可以多分享一些令你的「心」臟和人生旅「程」有益的「良藥」!

今次想與大家分享的良藥,就是做運動!

我知道,「做運動對身體好」就好似「阿媽是女人」一樣大家都知道的大道理,不過,「知道」和「有做」是兩碼子的事。運動對身體的好處多不勝數,很多的科學研究已經證明,運動可以增加心肺功能,減低或改善三高(高血壓、高血糖和高膽固醇)、減肥,增加專注力和記憶力,令人更開心,改善皮膚等等。

既然運動那麼多好處,我每次也會問病人的運動量。不過,最常聽到的回覆是:對不起醫生,我「零運動」!我相信這是個誇張的說法,其實平常的步行也可算是運動。我相信「零運動」的意思,是沒有刻意安排時間做運動。

其實,一個人的運動量,可以反映他的心臟健康狀況。運動量高的人,有嚴重心臟病的機會其實很低。

那究竟做運動要做多少才夠?

一般的健康建議是每個星期需要做三日、每次30分鐘的帶氧運動,例如緩步跑、急步行、上樓梯或者斜坡等等,最理想是過程中感覺到有些氣喘和留一點汗。

其實,我發覺,很多人缺乏動力做運動的原因,是覺得每次運動要花很多時間。如果很久沒有做,偶爾一做便用了個多小時,一來做得辛苦,二來又令到下一次再做運動的動力減少。

那怎樣可以令自己多做運動呢?

有人問及著名網上平台Wordpress的創辦人Matt Mullenweg的健身心得。他說,他的秘訣是,每天起碼做一下掌上壓!對,一下!因為他認為,無論他多忙,多晚回家,都有時間做一下掌上壓!

你可能會懷疑,每天一下掌上壓,那麼少夠嗎?其實,如果真的每天堅持做,不要小看那累積的功效。我也是這樣建議病人,如果不能做30分鐘運動,那麼,可以做20分鐘、10分鐘甚至5分鐘嗎?踏出第一步,從少開始,絕對比不做為好。

另外,如果可以把做運動變成生活習慣,就更好了。例如,早一兩個站落車,便有10至20分鐘可以步行回家。我自己也身體力行,會盡量不乘搭電梯而行樓梯上診所(我的診所在7樓),回家時會早六層樓出電梯,然後行上樓梯。當這些行為成為你的習慣,每天身體自然會去做,不需要掙扎之餘,很快感受到身體有進步,行多層樓梯也沒有氣喘!

所以,如果你想多做運動,我的貼士是,從少開始,和把做運動變成生活的習慣。這樣,就好像儲錢一樣,每天累積一點,成為健康無價的財寶!

高耀鈞 心臟科專科醫生

想輕輕鬆鬆健康啲,記住留意健康蘋台
http://health.appledaily.com.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