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臨近聖誕假期,不少港人會外遊,但要小心有機會感染致命的隱孢子蟲症。衞生署衞生防護中心最新一期《傳染病直擊》披露,隱孢子蟲症感染個案近年有上升趨勢,本港由2016年錄得6宗升至去年錄得15宗。由於該傳染病可經由受污染的水或食物傳播,惟現時未有藥物治療,亦沒有疫苗可以預防,患者若出現腹瀉、嘔吐及發熱等腸道疾病症狀,呼籲立即求醫。
衞生署衞生防護中心昨日發表最新《傳染病直擊》指,隱孢子蟲症主要由微小隱孢子蟲引起,人體可能經由受糞便污染的食物或水而中招,例如游泳時吞下受糞便污染的池水,或接觸別人糞便等。有關症狀於感染後七天出現,包括腹瀉、嘔吐及發熱等。
暫無疫苗預防
防護中心指出,隱孢子蟲症感染個案近年有上升趨勢,由2016年錄得6宗,2017年錄得7宗,升至去年錄得15宗。
去年隱孢子蟲症個案集中在11月及12月期間發生,兩個月內共錄得12宗個案,今年截至10月31日亦已錄得9宗確診個案。
衞生防護中心又指出,本港由2010年至今年10月31日共證實44宗感染個案,涉及24男20女,年齡介乎9至57歲。逾70%患者年齡介乎25至44歲,患者主要是中國人,其餘少數屬歐洲及非洲人。90%患者在感染後需入院治理,但大部份都能康復,但當中兩宗個案因有其他潛在疾病而死亡。由於現時沒有疫苗及藥物預防隱孢子蟲病,因此市民應注意食物及個人衞生,一旦患上隱孢子蟲病的患者應立即求醫。
■記者鍾雅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