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示威者入「彭博50」和理非:國際戰線功勞大

港示威者入「彭博50」
和理非:國際戰線功勞大

美國《彭博商業周刊》選出本年度全球50大最具影響力人物「彭博50」(Bloomberg 50),「香港示威者,前線戰士」(Hong Kong Protesters, the Frontline Fighters)榜上有名。有和理非示威者感到既驚訝亦鼓舞。

這個排名榜是第三年發表,由彭博在全球的記者和編輯選出,上榜者來自五個不同範疇,包括商界、娛樂界、金融、政治和科技,當中一些是外界熟悉的面孔,亦有一些是較冷門的選擇。

「彭博50」介紹「香港示威者,前線戰士」時,配以「full gear」的示威者相片。《彭博商業周刊》網站截圖

《彭博商業周刊》封面刊出全球50大最具影響力人物。

無懼鎮壓 堅持爭取訴求

《彭博商業周刊》在網站介紹「香港示威者,前線戰士」時,配以身穿黑衣、戴着黃色頭盔、眼罩、面罩的勇武示威者相片。報道形容,港人的抗爭已持續六個月,始於港府強推《逃犯條例》修訂,觸發市民對中國司法制度不透明的恐懼。

報道形容,這場無大台、無領袖,全靠網上討論區動員的運動,開始時主要是和平集會及示威,最多人一次有200萬人參與。之後警方與示威者的武力不斷升級,警方發射了約一萬發的催淚彈,甚至實彈鎮壓,警暴問題亦備受批評;示威者起初只是以雨傘抵擋催淚彈,其後開始投擲汽油彈,並大規模破壞港鐵設施。

雖然政府最終撤回條例,但示威者仍堅持尋求真普選等民主訴求。香港政府及北京高官在香港局勢升級之時,一直寸步不讓,持續的動盪令香港經濟付上代價,政府預期將出現10年來首見衰退,國內生產總值(GDP)較2018年收縮1.3%。

在政治上,在剛結束的區議會選舉中,泛民取得壓倒勝利,同時美國總統特朗普亦簽署《香港人權與民主法案》,表達對香港示威者的支持。

屬於和理非的Peter(化名)在運動中參與了多場遊行,亦印刷文宣到連儂牆張貼,得悉香港示威人士於「彭博全球50大最具影響力人物」榜上有名,感到既驚訝亦鼓舞,「香港因為呢場運動喺國際有咁大迴響,其實係大家努力嘅成果,例如網上眾籌喺多個國家登報紙」。

他認為香港抗爭者能上榜,「國際戰線」功不可沒,尤其是在Twitter出現不少關於香港的標籤,不同國家的人士均聲援香港,「2014年因為有大台而分化,令運動好快完結,今次冇大台,只靠連登、Telegram,呢種抗爭模式引起國際關注,國際社會都見香港急速衰退,嚴重影響國與國之間嘅多邊貿易關係」。

「赤手空拳、以死相搏」

滅火小隊成員Rick(化名)則認為,香港抗爭者能夠上榜,是因為得到大部份香港人認同,「相比其他國家嘅抗爭者,甚至係茂名示威者,外國記者喺Twitter上都話我哋極溫和,任何行動都係他人先攻擊,我哋作反應」。今次能夠得到國際社會認同,他認為是因為很少地方會這樣明目張膽地反抗中共,「咁細嘅一個地方,我哋根本係赤手空拳、以死相搏」。

封面中有十名「full gear」的香港人,代表着一眾香港前線「無名英雄」,Rick覺得榮譽應歸所有港人,「如果冇所有香港人支持,運動冇可能維持咁耐」。報道亦指港府無視衝突把香港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推向窘局,Rick是在職人士,坦言自己工作的行業影響非常嚴重,卻覺得這是一個調整,「香港經濟近年好以打咗類固醇咁,金舖、藥房只做遊客生意本身已經有問題,調整後可能會出現多啲小店,更加多元化,由失衡去返平衡」。

彭博新聞網/記者梁嘉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