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採購平四成買大陸氣嘥120億 中電或加費7%

國際採購平四成
買大陸氣嘥120億 中電或加費7%

【本報訊】《蘋果》統計發現,中電近年輸入昂貴的「西氣東輸二線」天然氣發電,成本遠超港燈在國際的採購價,過去五年料多花120億元買氣,推高電費。明年中電增加天然氣發電比例至五成,有能源學者估算電費或要加價7%。兩電下周二交代明年電費調整幅度,中電並無回應會否加價,但稱正研究擬訂協助中小企及市民共度時艱計劃,不日公佈。港燈亦無回應加幅。
記者:潘柏林

中電早年從南中國海崖城氣田引入天然氣,後來崖城氣田逐步枯竭,2008年中、港政府簽署《能源合作諒解備忘錄》,訂立「西氣東輸二線」為港供氣,天然氣經逾9,000公里管道輸港,但氣價是崖城的三倍。中電2013年開始逐步輸入「西氣東輸二線」天然氣,合約有效期20年。

而港燈向澳洲和卡塔爾購買液化天然氣,2014年國際氣價大幅下跌,港燈更換合約,其後五年平均氣價較中電便宜36.9%。若中電當年跟隨港燈的採購價格,五年可節省120億元買氣成本,平均每個用戶節省4,580元。

中電明年燃氣發電比例增至50%,有學者估算要加價7%;圖為龍鼓灘發電廠。資料圖片

2009年國務院副總理李克強及時任特首曾蔭權出席「西氣東輸二線」管道開工儀式。

郭家麒質疑「報效國家」

中電解釋,中電與港燈的天然氣來源、簽約內容及時間等均不同,不應直接比較。「西氣東輸二線」氣價機制包括與油價掛鈎的天然氣商品成本,以及數千公里長的管道運輸成本和其他費用。

中電又承認,天然氣發電比例由今年約29%增至明年50%,料增加燃料支出。公司正準備興建海上液化天然氣接收站,為香港開拓新氣源,從國際市場直接引入價格具競爭力的液化天然氣,不過預計2021年才竣工。

公民黨立法會議員郭家麒指,發電燃料費實報實銷,即使中電「買貴氣」會轉嫁用戶,「買貴咗又唔係用中電錢,係香港人錢」。他質疑港府並無在天然氣採購上把關,認為近年輸入內地貴價天然氣是「報效國家」。

城市大學能源與環境政策研究中心總監鍾兆偉指,中電明年增加天然氣發電比例至五成,燃料費開支增加21.45%,估計整體電費需加價7.07%。他認為中電可動用電費穩定基金、燃料價格調整條款賬等「儲備」,將加幅壓抑在5%之內。資料顯示,今年中兩項儲備各有逾7億元結餘。

兩電下周交代明年電費

兩電下周二向立法會交代明年電費調整幅度,早前提交《五年發展計劃預測》分析,曾估算明年中電加價5.9%、港燈加價8.9%。

港燈沒有回應加價,中電則強調與香港一起成長,非常關注現時的經濟及社會面對的挑戰,現正研究擬訂協助中小企及市民共度時艱的計劃,不日公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