速龍大前鋒施亞甘(Pascal Siakam)今季在尼納特(Kawhi Leonard)離隊後成為新「龍王」,但原來這位16歲才接觸正規籃球訓練的速龍前鋒,小時候曾在喀麥隆一間神學院度過七年,其父更一度以為他會成為神父,多得前輩莫迪(Luc Mbah a Moute)的引領,施亞甘才能藉着籃球改變人生。
文:童健
出生於喀麥隆金融之都杜亞拉的施亞甘,童年大部份時間都在天主教神學院度過。這間神學院位於離施亞甘老家八小時車程的小鎮巴菲亞,他在那裏過極度簡樸而有規律的生活,每天清晨五時便要起床處理打掃等雜務,又要上課學習。雖然生活非常枯燥,但卻培養出堅毅不屈的精神。
神學院培養堅毅精神
「那裏的生活很嚴苛,剛到埗時我有很多事情都不懂,但慢慢就學會如何成為一個男子漢,好好照顧自己。」施亞甘說。「我的父親甚至曾經認為,我會選擇成為一名神職人員。」
兒時喜歡踢足球的施亞甘,怎也想不到帶領自己脫離這種生活的,正是他一向避之則吉的籃球。2011年仍在NBA征戰的莫迪,在祖家喀麥隆主辦了一個籃球訓練營,施亞甘也是參加者之一。雖然當時仍是一名籃球門外漢,但憑着非凡的鬥心與運動能力,施亞甘獲邀參加翌年在南非舉行的「籃球無國界」(Basketball without Borders、BWB)活動。
16歲始赴美接觸籃球
這個由NBA主辦的國際性籃球推廣項目,大大擴闊了施亞甘眼界,並令他萌生到美國升學及打球的念頭。在莫迪協助下,施亞甘於16歲時赴美升讀高中,並於13年加入新墨西哥州立大學。三年後,施亞甘決定參加NBA選秀會,但卻被球探批評作為中鋒身高不足,擔任前鋒又欠缺射程與組織能力。但早在南非出席BWB活動時,速龍總裁烏謝利(Masai Ujiri)已對施亞甘留有深刻印象,就決定用第27位選秀權,羅致這位態度一流的年輕人。
施亞甘加盟速龍後的道路並非一帆風順,他在新秀球季就曾被下放到發展聯盟鍛煉身手,結果他不負所望,成功率領速龍905贏得D-League冠軍,自己更當選總決賽最有價值球員。
憑着不斷努力改進,施亞甘的實力開始得到認同,他上季除了當選NBA最佳進步球員(MIP)外,更協助速龍贏得創會以來首個總冠軍,結果成功爭取到一紙總薪酬高達1.3億美元(約10.2億港元)的4年頂薪合約。
不停練射術突飛猛進
對於自己的蛻變,施亞甘表示:「我獲得信任,可以控球在手,是很重要的事情。我在新秀球季並沒有得到這種信任,但他們看到我的進步與能力後給我信任,對我來說是一個轉捩點。」他又指自己的射術突飛猛進,全靠不停練習:「我在大學時不需要射三分球,但在NBA就要;這完全視乎你投入多少時間,練習時間越長,外投當然越精準。」
在施亞甘的帶領下,速龍開季至今取得15勝5負,成功壓過塞爾特人與76人等勁旅,高踞東岸大西洋組榜首。施亞甘上季得分躍升至16.9分,季後獲最佳進步球員獎,到今季各項數據再攀升,得分升至25.1分,保持走勢在今季後創歷史再贏MIP亦不是夢。這名25歲前鋒當前的目標,除了是協助速龍衞冕,還有爭取個人首次出戰明星賽,進一步為自己的「龍王」地位正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