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協助65歲事主郭先生的民主黨醫療政策副發言人袁海文表示,今年9月曾經陪同事主與荃灣港安交涉,院方曾開出條件,在不涉及追究的前提下提供折扣,令人懷疑欲藉此作「掩口費」。袁海文認為事件反映醫院管理質素和投訴管理機制成效令人擔憂,雖然當局已訂立《私家醫院實務守則》,規管私院質素管理系統和投訴管理,但他促請食物及衞生局嚴肅跟進,保障病人權益,否則《實務守則》將形同廢紙。
對斷症存疑 可直接問醫生
家庭醫生林永和表示,病人享有知情權,如對醫生斷症或任何療程安排有懷疑,例如自覺病情不像醫生描述般嚴重,就應直接開口詢問,若情況不緊急,甚至可向其他專科醫生求診覆核,以求安心。作為醫生,亦理應不厭其煩地解釋斷症的理據,如果當中涉及檢查或處方藥物,更應主動向病人表明收費及副作用。
對於有醫生被指濫用檢查收費,林永和解釋,醫生會按照個人經驗及病人病歷斷症,例如家庭醫生熟悉病人,斷症一般較得心應手,但如果醫患互不相識,醫生就可能採用「大包圍」策略,以不同檢查協助準確斷症,「病人事後睇返就可能覺得唔需要」。但他強調,醫生應在合理原因下才安排更詳盡的檢查,不應濫用檢查,藉此收取高昂費用。
香港大學名譽臨床教授、腸胃及肝臟科專科醫生王振宇指出,胰臟炎最大病徵是上腹痛,甚至會蔓延至背部,部份患者會出現發燒、嘔吐等症狀。王振宇表示,較難臨床診斷胰臟炎,需綜合診斷,包括驗血及進行磁力共振和電腦掃描,前者若發現胰蛋白酶激增,可能是急性胰臟炎;後者若發現胰臟腫大,顯示胰臟發炎。
王振宇續指出,飲酒、膽石或膽管石閉塞胰臟等都會引起胰臟炎。現時並沒有藥物可根治胰臟炎,主要是依靠患者自身免疫力自癒,「醫生會視乎病況,有時會開抗生素,但未必會幫到胰臟炎,都係喺醫院觀察,靠自身免疫力自癒」。倘若胰臟炎惡化,會令到多重器官衰竭,嚴重者更會致命。
■記者何家朗、謝明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