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律政司司長鄭若驊上月14日出訪英國倫敦期間被示威者包圍時跌倒,神隱逾半個月後,終於返港。鄭若驊昨透露,曾往北京治療,而非直接返港,解釋是「因為係大使館安排我哋返去國家」,又稱受傷的手臂仍痛楚,但看到香港仍處於混亂狀態,其心更痛。
鄭若驊昨晚身穿樽領衫回港見傳媒,較原定時間遲一小時,匆匆答完四條問題就離開,過程歷時不足四分鐘。她步出貴賓室外的閘門後,即向記者宣讀事前準備的文稿,多謝中央政府及中央領導的關心、感謝中國大使館、感謝中國駐英大使劉曉明關心等。
鄭其後交代傷勢,指左手手腕受傷,然後拋出一個長長的醫學名詞——comminuted intra-articular distal radius fracture with subluxation。她解釋,是前手臂骨折,手腕有部份脫位,須做開放式骨折復位及固定手術(ORIF),鑲上鈦金屬片及螺絲。鄭再次引述醫生稱,傷勢要3至12個月才會痊癒。鄭又指醫生稱其傷勢傷及神經線,「希望唔使做第二次手術」。
稱手痛不及心痛
她回答英語媒體記者提問時稱,手部固然疼痛,但看到香港現況更為心痛。
事發後,外界一直以為鄭若驊在英國治療,但她自爆中國駐倫敦大使館在她手術後將她送到北京,「返到北京之後,我馬上就進入醫院做檢查同治療」,至昨日出院返港。
記者問她為何不回港醫治時,鄭說:「大使館安排我回國嘅時候,就安排我返咗去北京,我哋國家嘅首都。」記者再追問為何不回港,她僅重複說:「因為係大使館安排我哋返去國家。」至於為何近半個月均不透露行蹤,鄭指「我請緊病假,我係休息緊」。
骨科專科醫生方欣碩指出,北京三甲龍頭醫院的手術水平很高,但康復治療不及香港。若傷及神經線,需六至九個月康復,但對文職工作影響不大。他預料鄭需繼續接受物理治療,醫生亦要繼續跟進其傷勢癒合進度。
■記者張雅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