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活道】共享辦公室是會摔死的豬 - 藍友斑

【樂活道】共享辦公室是會摔死的豬 - 藍友斑

一直都弄不懂共享辦公室這項所謂「初創產業鏈」怎樣生存,根據藍某對地產項目的投資經驗,我很難想像這會是個賺錢項目。

話說內地有一間科技媒體《36kr》,當中一位策略股東是我的好友,幾年過去,此公司乘着中國初創的巨浪,搖身一變變成現時大陸最多讀者關注的科技媒體之一,以集中報道startup聞名,藍某也有下載此app,對於香港人而言,此app也是不錯的窗口去了解內地初創發生甚麼事。當我聽說他們準備來港搞「共享辦公室」,我就覺得他們踩過界了;或者他們當時見到WeWork的估值是多麼光輝,何不分一杯羹。

那是「風起了,豬都會飛」的時代,初創靠燒錢換取爆發增長,與對手鬥價格戰,巨頭們加入戰團,初創的CEO個個都看起來皆炙手可熱,充滿錢途。36kr亦得到一筆不錯的融資,朋友在今年中告訴我他們準備到美國上市,但他知道純粹做內容和收廣告費,不可能支持他們如此高的估值,於是他們便將寄望放在「氪空間」上,以WeWork的模式為概念,希望能打出更高估值。

我當時告訴他:「搞共享辦公室只會燒更多毫無意義的錢,有錢還是放在銀包裏,做大本業更安全。」當然他沒有理我,我人微言輕。

生意模式難長久

當風沒有了,摔死的還是豬。氪空間最近傳出全面撤出香港的新聞,他們本身租了華懋旗下灣仔全新商廈One Hennessy,7層合共逾8萬平方呎的辦公室空間,但最後撻定,被業主入稟追討5億港元租金;他們曾租用時代廣場兩層作為據點,月租約204萬港元,亦同時宣佈撤出。

共享辦公室的表面當然華麗,否則怎會得到一眾基金狂燒錢,就算連孫正義也中伏;以初創、科技概念包裝作幌子,但說穿了就是二房東的概念,要生存始終要經得起市場的考驗,我很簡單的說個例子,如果要花每月六、七千,去租一張流動枱,而且辦公室內的每一樣東西都要再跟你算錢,會下這樣決定的所謂公司,大多數都只會視這些辦公室為過渡性質,既然是過渡性質,租約可隨時中止,那麼業務的現金流,就很難計算了,但你又要每月付一筆大租金給大房東,這樣的生意怎可能長久?

理論上最有資格搞共享辦公室的,是坐擁無數大廈的地產發展商,但人家為何不大搞特搞?事實很殘酷,不言而喻吧。


藍友斑
http://fb.com/bernardlamhongkong/
本欄逢周三刊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