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立人權法】
【本報訊】美國總統特朗普簽署《香港人權與民主法案》(下稱人權法)後五日,中國昨日正式推出兩大制裁措施,包括即日起暫停審批美國軍艦、軍機赴港的申請,以及制裁包括自由之家、美國國家民主基金會等多個非政府組織(NGO),批評它們支持反中亂港、對香港亂局負有重大責任。有時事評論員形容,制裁措施完全未見實質作用,形容「純粹攞返個彩」。
特朗普上周簽署人權法,引起港澳辦、駐港公署、中聯辦等多個部門連環反彈。中方昨日終於推出有關反制措施,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在例行記者會上批評,美方執意將所謂人權法簽署成法,嚴重違反國際法和國際關係基本準則,嚴重干涉中國內政,因此即日起暫停審批美軍艦機赴港休整申請;同時制裁五個在反修例風波中表現惡劣的NGO組織。華春瑩敦促美方停止插手香港事務,並稱中方會根據形勢發展,採取進一步必要行動。
斥五NGO撐反中亂港分子
五間被點名的組織包括美國國家民主基金會、美國國際事務民主協會、美國國際共和研究所、人權觀察及自由之家。外交部點出的罪狀,包括支持反中亂港分子、教唆他們從事極端暴力犯罪行為、煽動港獨分裂活動,對當前香港亂局負有重大責任,但當局沒有交代制裁細節。《環球時報》昨晚在社評警告,這只是中方第一波反制,「公佈的措施只是最輕的」,又謂中國至今比較克制,但不意味着北京不會為回擊美方挑釁而出重手。
翻查公開資料,官媒多次批評美國國家民主基金會(NED)經費來自國會、國務院,是策動「顏色革命」的團體、亂港黑手、與「禍港四人幫」有密切關係;美國國際事務民主協會、美國國際共和研究所都是NED的主要資助和推動的組織;較為人熟悉的自由之家,主要收入也來自美國政府。人權觀察表示,中方指控全沒根據,人權觀察從未支持暴力,也從未支持港獨,呼籲中國政府「把精力放在尊重和回應香港人民訴求上,而不是攻擊人權組織」。
時事評論員劉銳紹向《蘋果》指出,制裁措施未見實質作用,例如美國國際共和研究所轄下仍有其他組織,不少組織每營運兩至三年會轉名,加上互聯網各種平台、NGO很多時以私人公司在港註冊,中方實質難以限制港人與外國NGO接觸。《蘋果》查冊發現,包括美國國際事務民主協會、人權觀察和美國國際共和研究所,都在本港以非香港公司形式註冊,分別1992至2003年間註冊至今。
禁止艦機訪港方面,香港過往一直是美國軍艦的補給和維修站。回歸前,中美雙方達成協議,美艦可在回歸後繼續到訪香港,惟有關申請必須經中央政府批准。過往美艦能否進入香港,多被視為中美關係寒暑表,例如今年8月時值香港示威及中美貿易戰發酵,中國曾拒絕兩美國海軍艦艇訪港;去年也因軍事關係緊張,中方拒絕美軍艦隻訪港的申請。美軍艦艇上一次訪港,是今年4月兩棲指揮艦「藍嶺號」相隔三年再度停泊香港。由於訪港申請易受中美關係影響,美軍近年也逐漸安排軍艦訪問區內其他港口,包括菲律賓馬尼拉、越南峴港。軍事專家梁國樑表示,中方過往禁止美軍艦機來港,但通常很快就會取消禁制,也不會影響美軍的軍事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