困狹籠捱餓逼表演 逃出生天僅兩個月棕熊遭虐死 巴黎禁動物表演

困狹籠捱餓逼表演 逃出生天僅兩個月
棕熊遭虐死 巴黎禁動物表演

【國際專題】
「不能讓牠死得沒有價值。」法國受虐多年的馬戲表演棕熊米莎,兩個多月前在動物權益組織斡旋下獲救不久後離世,再次喚醒當地民眾對表演動物的關注,參與救治米莎的人員誓言不能讓牠白白犧牲。巴黎市議會隨後就宣佈,決定明年起將禁止馬戲團利用野生動物表演。

獅子、老虎、大象、河馬與獮猴等野生動物能踏上表演台、在聚光燈下做出讓人驚奇不已的動作,背後少不了悖離動物天性的苛刻訓練。巴黎動物保護協會會長桑維森斯說,「牠們不表演就不獲餵飽。還有毆打,你不能逼老虎跳過火燄,除非牠們在懼怕比火燄更可怕的東西」。

米莎獲救後不久就離世。

與老鼠同窩 傷痕纍纍

為脫離苦不堪言的馬戲表演生活,曾有野生動物包括大象和駱駝嘗試逃走,但往往釀成悲劇。前年,雌性小老虎梅維就從巴黎的鮑曼.莫雷諾馬戲團(Bormann Moreno)逃脫,遊走於艾菲爾鐵塔附近的鬧市,馴獸師趕到後開了三槍,把僅得18個月大的牠擊斃,惹來一些巴黎民眾震怒。

棕熊米莎的慘劇同樣牽動了民眾的情緒。米莎數十年來遭馴獸師囚禁在狹小的鐵籠,與老鼠同窩,終日不得溫飽;獲救時傷痕纍纍,兩個月後在動物庇護所敵不過病痛辭世。多天後,巴黎市議會通過議案,決定不向作野生動物表演的馬戲團批出土地授權;願意棄用動物的業者三年內能獲50,000歐元(43.2萬港元)的轉型援助。當局前年已經訂下要禁絕野生動物表演的目標,並停止向馬戲團發使用野生動物的許可證。

然而,反對決定的皇家馬戲團(Cirque Royal)負責人凱爾維什說,野生動物表演是「傳統」,「拿走動物元素,就像拿走小丑一樣」,並批評巴黎市議會只是在為選舉玩「政治遊戲」。巴黎馬戲歷史可追溯至250年前,現代馬戲團之父阿斯特利(Philip Astley)獲邀為國王路易十五表演後,建立巴黎首個馬戲團,作馬術表演;後來成立的馬戲團才開始引入其他動物表演。整個歐洲的馬戲事業在兩次世界大戰之間攀上顛峯,70年代影視娛樂普及後,熱潮漸漸退減。

兩大馬戲團拒棄用動物

今天民眾越來越注動物權益,23個歐盟國家已經在全國層面禁絕所有或特定類型的野生動物表演。步伐較慢的法國卻只靠市政府自行作出規管;縱使當地民調顯示有三分二民眾反對動物表演,惟馬戲業界立場強硬。巴黎市議會的決定一出,兩大馬戲集團布廖內(Bouglione)和格魯斯(Gruss)明言不會自願棄用動物。前者因為擁有自家土地,不受政府批地影響,後者的租約明年屆滿,若要續約就將受限制。

動物權益組織One Voice主席阿納爾說,動物表演數目已經因為公眾壓力大幅減少;但法國仍然有數十個馬戲團飼養着數百隻野生動物,牠們「生活在貨車的細小鐵籠裏,無處躲藏,背負巨大壓力但束手無策……他們永遠都得不了安寧」。
法新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