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舞雜技興起 取代傳統猛獸騷

歌舞雜技興起 取代傳統猛獸騷

【時代衝擊】
馬戲團傳統上跟動物密不可分,被譽為「現代馬戲團之父」的英國人阿斯特利,本身是馬術家,1768年組織面向大眾的馬術表演,後加入小丑和其他表演者提供多元娛樂。

馴獸惹虐畜惡名

美國的馬戲團1796年讓大象首次踏足北美大陸後大受歡迎,令大象此後成為美式馬戲團的台柱,展出各式奇珍異獸也成為馬戲團賣點之一。猛獸表演則在約1831年引入馬戲團,法國訓練員馬丁步入老虎籠全身而退,當時已是石破天驚表演。美國訓練員安伯勒則號稱是首個把頭伸入獅子口中的人,之後北極熊、長頸鹿、河馬和犀牛等其他動物,都陸續加入受訓表現行列。

安伯勒的演出當年連英國維多利亞女皇也為之着迷,特別命畫師為他和其「大貓」畫肖像,不過他認為野獸一定要經常打才會屈服的理念,被美國多數馬戲團繼承後,也惹來虐畜惡名。歐洲訓練員順着野獸天生能力訓練的理念雖聲稱較人道,但在動物權益人士挑戰,以及太陽劇團憑雜技加現代歌舞走出無動物馬戲新路向下,亦受到很大衝擊。
《大英百科全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