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醫院的急症室,看到醫生及護士們忙碌地各自照顧着病人,嚴肅氣氛加上嘈雜環境,確實鮮有歡笑聲。
急症室病人的特質是「來去匆匆」,作為急症科護士的我,曾自問:如何能分秒必爭與病人及家屬溝通良好?老師教導要多耐心聆聽、展現同理心就足夠嗎?
我有這一段經歷:一個早上,天文台已經懸掛三號風球,七十多歲的婆婆因為「斬雞」時不小心切傷了手指,到急症室求診。她的丈夫一直陪伴着她及照X光。我接觸他們之際,已是縫合傷口之時。
在整個縫針的過程中,他們絮絮不休地埋怨着說,為甚麼會斬到手指、急症室太少醫生護士,苦等了多久,外面風大雨大,好易跌倒,八號風球將至,還要趕緊去街市。
我嘗試勸說也解不開他們的憂慮,就這樣他們一邊密密說,我一邊密密縫。
當傷口縫合完成,他們可以離開急症室了,我靈機一觸開玩笑地說:「你們幾耐無拍拖呀?三號風球雨中漫步,好浪漫呀!要拖到實一實呀,你們小心不要被風球吹散呀!」終於,他們哈哈大笑地告訴我,他們已打了四十幾年風:「怎樣都打唔甩呀!」臨別時,還打趣說,雖然與我說再見,但希望不再相「縫」了。真是巧遇幽默高手!
與病人幽默說笑,會否令人誤會我不夠嚴肅?當病人處身陌生急症室時,護士能否三言兩語引領病人跳出自己繃緊的情緒,從全然不同的觀點來看病後的天地呢?我領悟到要幽默,就要恰到好處,宜幽「美」,忌幽「怨」,不失是一種大智慧。
撰文:仁濟醫院急症室經理袁玉燕
逢周一刊出
想輕輕鬆鬆健康啲,記住留意健康蘋台
http://health.appledaily.com.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