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遊記】
六年前,對《魔雪奇緣》(Frozen),沒有太大感覺。迪士尼又不是第一次改編童話故事,第一次有公主。結果,全球票房十二億美金。有幾勁?係勁到無一齣動畫及得上。
到續集上畫,心情複雜得多。主因是多了個女。阿女一出生,莫名其妙對Hello Kitty情有獨鍾,見到Hello Kitty枱布會儍笑,見到Hello Kitty毛公仔會用力攬,順理成章地,衫褲鞋襪餐具傢俬,全部換上Hello Kitty。直到歲多,報親子游泳班,給她添置較保暖的泳衣,找不到Hello Kitty,貪方便,隨手買了一件《魔雪奇緣》,立即出事。
我給她介紹泳衣上的美女叫Elsa。嘩,她日日清脆地口噏噏Elsa、Elsa,聽到自己個名未必有反應,聽到Elsa就一定衝出來拍手。忍不住給她看一看Anna。噢,她連爸爸媽媽也有時搞錯,但從未混淆過Elsa跟Anna兩姊妹。一時心軟,給她看了一遍《Let It Go》MV。慘了,自此之後,每日至少聽七次,她已經練到可以跟隨歌曲的高低起伏而吐出跟歌詞接近的發音,每到副歌高潮位,甚至會做出噴雪手勢。這半年,我見Elsa,多過見我所有朋友。
撥亂反正 勿輕言犧牲
《魔雪奇緣2》(Frozen II)上畫,單單考慮帶不帶還未夠自控能力的女兒入場,已經是人生一大兩難。最後,怕影響其他觀眾,還是作罷。入到戲院,見到很多小朋友為雪人Olaf捧腹大笑,又有點後悔。以前,身在戲院,尤其觀看比較嚴肅的電影,如果聽到小孩吵鬧,或者發問問題,即使理解,也難禁煩厭。是因為身份不同?今次見到家長抱起嬰兒行來行去,不但沒抱怨,反而覺得令觀影感受加分。身處亂世,無論大人,還是小朋友,有多久未試過避得開催淚煙放得低煩囂,真真正正擁抱在一起放空兩小時?燈光一開,已經隨時要面臨無路可歸家的煩惱。還有能力讓下一代笑得出,原來是難能可貴的福氣。
在《魔雪奇緣2》,有幾幕,印象特別深刻。重現《Let It Go》部份片段時,Elsa一臉尷尬,甚至有點反白眼。也不是隨隨便便抽抽水算數,新主題曲《Into the Unknown》,單看歌名,已知道不可能似《Let It Go》全球性洗腦。上一集靠重現久違的魔法公主征服兒童,一首最易上口的主題曲有決定性功用。今集目標是要連成人也跪低,繼續《Let It Go》,說不定有反效果,居然給它想到炮製一首帶九十年代情歌風的《Lost in the Woods》,仲要加插一段飛圖式MV落去。即係Juno找黎明復刻和記廣告歌,中佬中女很難沒有反應。
第一集,不懂魔法的Anna企中間,大受歡迎是舉舉手可砌出冰城堡的Elsa。今集,順應民意,Elsa企到最前,故事也圍繞在找尋她的魔法之源,從而破解兩個不同民族的多年糾紛。以為Anna淪為大配角?《魔雪奇緣》吸引小朋友的,可能是歌曲,可能是魔法,可能是靚靚公主裙;讓成人觸動的,是姊妹情。在《魔雪奇緣2》,Anna沒有神奇力量,不是命中注定,只不過憑一份不可讓姊妹手足輕易犧牲的信念,勇於冒險,永不放棄,配合勇武Elsa的魔法,才成功化解累積幾十年的仇恨。關鍵是找出亂局的起始點:原來是自己友面對手無寸鐵的外人也暗中施以毒手,咁就一定要大義滅親,敢公平公正面對錯誤才有希望撥亂反正。在魔法師滿佈的時代,聽到一句「魔法不會破壞世界,恐懼才會。」也只能說一句迪士尼又成功了。不過,還是要認真考慮幾時才讓女兒觀看兩集《魔雪奇緣》;不介意她每年萬聖節也嚷着要cosplay,也不怕她怪責自己的名字竟然不是Elsa或Anna,只怕她為一段姊妹情感動,奇怪自己為何是獨女。阿女,對唔住,呢樣真係好難幫到你,當我行出銅鑼灣行出旺角之後會又屙又嘔,當黑警們還以為自己不斷發射催淚彈是好有型好正義的時候,當暴政未亡,懷孕,是一種罪。
撰文:方俊傑
觀塘長大,壹仔打滾,偏愛西片、西劇、中日韓美女。利物浦悲慘球迷,非西人一個。facebook : 方俊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