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除24小時通波仔服務外,瑪麗醫院心臟科團隊近年亦開創不少全新服務。瑪麗醫院心臟科團隊,聯同該院急症室及消防處,於2015年推行院前心電圖先導計劃,於救護車上設置心電圖儀器,救護員可為懷疑心臟病發的病人作即時檢查,並將心電圖發送到急症室和心臟科,由醫生判斷病人是否需要接受通波仔手術,並爭取時間調動人手和儀器。
該院心臟科副顧問醫生譚礎璋憶述,當年服務試行亦曾遇上不少困難,例如儀器採購及救護員相關訓練等。
病人死亡率大減
他指,幸好消防處救護員明白服務有助拯救病人,都積極學用心電圖機,在計劃初期已成功在數十輛救護車上安裝儀器,試行的成效相當正面。
譚指,因應院前心電圖計劃的成果,現時急性心臟病發的病人送到瑪麗醫院急症室後,接受手術的等待時間由近110分鐘,減至少於90分鐘,部份個案更能在20分鐘送到手術室,不但大幅減低病人死亡率,亦有助減少病人長時間等候造成的心臟創傷。
他期望隨服務日漸成熟,病人等候時間可進一步降低至60分鐘以下,並能將服務推展至其他醫院聯網。
■記者何家朗
想輕輕鬆鬆健康啲,記住留意健康蘋台
http://health.appledaily.com.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