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DAY:安東尼的救贖 - 喬靖夫

MONDAY:安東尼的救贖 - 喬靖夫

喜歡研讀歷史和傳記的人,總會喜歡問「What if……?」,也就是:「假如某個歷史的臨界點改變了,以後會怎樣改寫?」愛好球賽運動歷史的人更然,因為職業球壇就是充滿這種「選擇支線」,一個球員交易,一個選秀,對後來的歷史走向,影響可以非常巨大。其中一個經常縈繞我心頭的「What if……?」是:假如2003年選秀「黃金一代」,拿着第二簽的底特律活塞沒有選錯米歷錫(Darko Milicic),而是搶先一步選了安東尼(Carmelo Anthony、圖),Melo日後的能力和成就會有甚麼分別?

我會這麼問當然因為我是Melo球迷,而這個想像實在是非常誘人。米歷錫以「榜眼」入選NBA是件多麼大的「山寨貨」,大家都有目共睹;活塞即使犯了這麼大的一個選秀錯誤,仍然奪得了2004年NBA總冠軍,靠的最大武器是全隊上下一心的鐵血防守。這不禁引人遐想:假如這支活塞隊再加上Melo這麼一個攻擊天賦爆標的新人,攻守力更均衡,會否延長它的高𥧌期,成為2000年代的一個王朝?而如果Melo最初進的是活塞,在底特律的「藍領防守」文化熏陶下,並得到傳統派的拉利布朗(Larry Brown)教練調訓,他也許能夠發展成一個攻守俱備的球星,真的能夠實現當初被視為勒邦占士終身宿敵的命途。

不過正如一句老套話:歷史沒有如果,Melo成為了我們知道的Melo,走到今日差點無球可打。幸好他還是得到波特蘭拓荒者的眷顧,給了他最後一個自我救贖的機會;而他也回應了,在一個適合自己的體系裏,打出幾場超乎現今身價的好球,告訴世人他在被NBA拒之門外的一年裏,還是默默努力做最好的準備,證明過去很多對他的偏見都是不實的。Melo並不完美,但也沒有如很多人爭相描繪得那麼不入流。看見Melo在球場上重展充滿激情的笑容,我深深覺得再有機會看他打球,是今個NBA球季最令我開心的事。

喬靖夫
小說家+武道狂+籃球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