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個台灣家】
飯後路經一位香港朋友的家,一家人特意前往探望,進屋後發現原來「太嫲在大廳」!朋友的這位太嫲快90歲了!面色紅潤、中氣十足的坐在沙發上看電視,朋友說原來他們用依親移民剛剛申請了香港的太嫲來台灣定居。出於好奇,我和太嫲閒聊了一會,令我感受良多。
「嫲嫲來台灣生活習慣嗎?」我問。「還好吧……」嫲嫲似乎有點欲言又止。「平日有出去逛逛嗎?」我再問。「很少呀,外面的風太大了,以前在香港,我每天都去公園晨運,之後再和晨運友去飲茶,一星期跟老友記玩三天麻雀,風雨不改呀!」 看得出嫲嫲很回味那段日子。然後我再問嫲嫲懂得說國語、閩南話、客家話等嗎?嫲嫲有點不好意思的回我一句:「都不會呀,我是土生土長的香港人。」
給下一代多個選擇
這位太嫲,一心是希望透過依親移民台灣,然後一年後取得台灣身份證後,再用依親移民方式申請她在香港的直屬子女和孫兒來台灣定居,為下一代的兒孫鋪路。太嫲要離開自己生活了快90年的地方,然後還要放低仍然在香港生活的老伴,暫別這個自己一輩子熟悉的地方來到台灣生活,自己努力適應着這一份改變,這份犧牲就是為了讓下一代有多一個選擇和出路。
我把這個故事寫出來,不是要讓大家去評論或仿效讓老人家為下一代依親移民的做法,家家有本難念的經,只是這個故事確實令我沉思了很久。大家為甚麼要移民呢?合情合法的、或是千方百計的取得台灣人身份後,我們又可以為台灣貢獻、回饋甚麼呢?
台灣一直很優待從香港、澳門的移民,透過投資移民方式申請移居台灣,概括來說生意投資門檻只需約港幣160萬,然後住滿一年,一家人便可以取得台灣身份證,享有和台灣人一樣的居留身份、健保福利和投票權。這個門檻大概是香港人移民外地中,最簡單輕鬆的選擇,在最近香港人的移民潮中,台灣政府對香港人優厚的移民政策,就恍如雪中送炭,所以當我們真的成功成為台灣人之後,我們也有一份責任去為這個地方貢獻,不要成為昔日香港人口中最討厭的蝗蟲。
努力融入台灣生活
雖然無論是投資移民還是依親移民,申請人只需在台灣住滿一年便可以申請台灣身份證,但我們都要好好考慮住滿一年後,我們何去何從呢?我們希望每一個移民來台灣的香港人都是真正喜歡這個地方,雖然很難說是不是從此在台落地生根,但起碼我覺得我們仍有責任和義務在取得身份後,不要立刻割席回港,留在台灣退休消費也好,做生意創造就業機會、合法納稅、準時繳交勞健保費也好,年輕的男子要履行台灣兵役也好,就是要努力融入和尊重這個向我們親切招手的地方,不要把這個美好的地方看成避風塘。臨離開朋友的家,我安慰太嫲說:「嫲嫲一年很快便過,之後你便可以常常回去香港飲茶、打麻雀!」
太嫲五味雜陳的回我一句:「我才來了一個月呢,不過為了班後生,沒所謂啦!」無論如何,這位老人家真的很偉大,這一句沒所謂,背後就是一份對子孫的祝福、犧牲和大愛。
撰文:Cass(King Kong 媽媽)
80後爸媽,兩年抱兩後,做了全職爸媽陪伴孩子成長,2017年5月舉家移民台灣,重新出發,帶着孩子找另一片新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