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反修例運動持續近半年,劉鳴煒的青年智庫MWYO邀請不同光譜和界別人士出席「傾城」論壇,探討青年議題。月初赴中文大學的HKTVmall主席王維基、科大校長史維及國際關係學者沈旭暉等人獲邀就「青年向上流動」主題分享。
王維基指商界離地
王維基指出,「向上流」不止於物質,也包括爭取公義及價值觀,認為很多商界或社會人士「離地」,完全不明白青年人想法,也不願意主動了解。他希望所有人都親身了解青年為何抗爭、如何抗爭,「as(身為)一個旁觀者,都要落去睇吓」。
史維認為,很多青年對社運的態度是「覺得沒有第二條路之下做出的反應」。他認為抗爭青年並非徹底抹殺了自己的未來,因為很多人向他表示仍然很想把書讀完,「這說明了他們的struggle(掙扎)」。史維指,社會問題癥結是缺乏溝通來締結共識,「香港的未來還是需要一個合理的方向」,而溝通的前提是年輕人不應該被標籤。在不同人「立場、情緒都已經確定」情況下,溝通將會十分困難,但必須要做,「因為香港是不可以放棄」。
國際關係學者沈旭暉亦指,社會已存在結構性問題,所謂溝通並非「傾兩句、飲杯茶就搞得掂,如果本身係有空間去解決問題,咁溝通先有用」。他續指世代已變,以往是由政府制訂議題、再凝聚社會共識,但現在明顯不可等待政府主動為青年充權,要轉變為由下而上。
在另一個座談會上,基本法委員會委員、港大法律學院教授陳弘毅認為中央以一國兩制作為手段,目的是令香港不會在經濟、人權和法治等倒退,認為中央對香港是出於善意,不是想「整死」香港。
■記者周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