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養之道】紙皮做玩具30小時建城市 有車有樓靠阿媽

【教養之道】紙皮做玩具30小時建城市 有車有樓靠阿媽

生小孩供書教學,除了付出金錢與愛心,更需要的是香港人最缺乏的時間。全職媽媽李玲(Natalie)沒有讀過美術課程,小時候勞作堂習作也不是特別高分,但自從開始為兒子樂樂自製玩具之後,能力覺醒,而且創意泉湧。訪問當日丈夫Jason也在家,趁Natalie被仔仔纏着時先問Jason:「覺得太太啲DIY玩具點?」「之前都唔知太太咁勁……」Natalie聽到回應:「連我自己都唔知呀!」

來到Natalie的家,有花園有草地,屋內陳設也很earth tone,製作玩具的材料也來自舊包裝及紙皮,以為他們一家是環保分子,Natalie說:「環保呢個原因佔30%啦。」其餘70%,則是為了和兒子更多交流,也為了製作更適合仔仔的玩具,「之前都有買玩具,不過佢好快玩厭。其實佢想玩嘅嘢可能就喺身邊,例如佢對有人煮嘢食好好奇,咁我就整個小廚房畀佢玩。」旁邊的Jason說:「其實過程都好開心,有幾可一家人可以坐埋一齊幾個鐘做同一樣嘢?就係開始自製玩具之後,我哋成日都坐埋一齊設計呀,之後又一齊落手整,變成一樣好健康好有趣嘅家庭活動。」

Natalie說會先觀察樂樂喜歡甚麼再製作玩具,這是他的私家廚房。

這間小Cafe主要以紙皮製造,還有通風口及木門,花了60小時才竣工。

上色後,Natalie有時會用風筒吹乾,「快啲嘛。」

男仔玩具 要加機關

這時候正在拍攝的攝影師問:「爸爸你會唔會上鏡?」Jason答:「唔需要啦,今日太太係主角。」的確,Natalie在這個家庭活動中是主導,但男仔喜好不是爸爸最清楚嗎?Jason說:「唔係,太太好知道樂樂想玩乜。」兒子出生之後,有一段時間Jason工作特別忙,「嗰陣好似打兩份工咁。」Natalie和兒子獨處的時間最多,當然也要佩服Natalie的觀察力,「男仔玩具最重要有機關,否則好快玩厭。即係你見佢成日會㩒、扭啲掣,所以我盡量都會做多啲可以活動嘅部件,例如停車場個蓋可以彈開又可以閂埋,之後佢開始玩時就會㩒開個蓋嗌:『出擊!』臨瞓又會將啲車仔放入停車場話:『佢哋都瞓覺喇。』」

至於材料則以紙皮為主,還有不少是廢物利用,如沐浴露的泵蓋,「不過都有嘢要買返嚟,例如用嚟上色嘅塑膠彩,仲有LED燈。」係!Natalie勁到為小城市入面嘅消防車總部加燈加開關,點解會識?「有時會上網睇外國啲片學,再加心思改裝。」如城市場景,她足足花了約30小時才完成。Jason有幫手嗎?「可能有啲細節位或上色我會幫手,好似啲斑馬線,我哋漏夜用塗改液畫上去,畫到我吖。」

家居用品用完後,便成為Natalie的材料。

城市中有不少香港地標,中銀啦,滙豐啦。

消防局車房門可打開,頂部還有LED燈,消防員好嘢!

Natalie的作品中,有花了差不多60小時製作的小cafe屋仔,還有一部有安全帶及可打開尾箱的的士,「佢最鍾意扣安全帶,坐爸爸車時都係咁,所以我又整埋安全帶畀佢。」一切的開端,源於無心插柳,「第一次DIY嘅玩具,應該係用飲管加通粉畀佢串吓串吓玩一餐,之後就諗其實可以自製玩具。」自己的童年生活也有影響,「細個玩具唔多,成日喺屋企自己搵嘢玩。」冇錯!大家都應該試過用晾衫夾砌飛機吧!「而家諗返,好多畫面都好溫暖。尤其而家社會咁多唔開心事,諗返細個同家人一齊嘅畫面,都會好暖心。」所以Natalie也希望樂樂的回憶中有更多暖心場面,更多色彩。

聽到樂樂和朋友說:「呢個玩具我媽媽整嘅。」已經是一種回報,Natalie說樂樂玩得好斯文,「基本上都冇乜點玩爛,希望可以玩耐啲,啲玩具我都唔捨得丟。」心血嘛,下一步會創作甚麼?「下一步等佢大多少少,我希望佢同我一齊整玩具,我諗佢會覺得更加有趣。」

Natalie還有facebook專頁「親愛的 Be a better mom」及網站記錄DIY玩具的製作過程,「因為有啲朋友嚟到我屋企睇過後,有興趣想整,好多人會問點整,咁我不如一次過放上網,希望可以分享畀多啲父母睇到。」

這部的士的車尾箱可打開。

這個是新作品,像停車場,但所有機關可以彈開,好勁。

多層停車場,「呢個反而快,幾個鐘整好。」

抗拒港式規律教育 「對生活冇幫助」

在Natalie家中,地下大廳沒有梳化大電視,大片木地板都是自製的玩具,旁邊有玩具櫃、書櫃。上一層還有樂樂的玩樂及閱讀空間,在房中才看到梳化電視。刻意不想讓仔仔看太多電視?「好難嘅,都係限定佢一日睇一陣卡通片。」Jason說:「我哋本身都好少睇電視。」也應該,大大間屋又有花園,很多東西也好好玩。「我哋本來都係住大廈,但後來討論過,就係想將來畀樂樂home school,所以先搬咗嚟呢度,想有多啲空間可以同佢玩,而且又有戶外地方。」夫婦二人有共識,就是不太想兒子接受香港的規律式教育,「香港都有呢啲home school嘅群組,會約出嚟畀小朋友一齊多啲社交,又會討論吓點教學。都會搵啲教材返嚟,等佢大個啲睇佢有乜興趣鍾意啲乜,再會喺唔同方向教佢嘢。唔想佢學一啲對人生或生活完全冇幫助嘅嘢。」係啦!我都唔知我以前學微積分嚟做乜。

採訪:陳孝義
攝影:徐振國